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品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当我们品酒时 我们都在品什么?》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品酒和喝酒不同,它没有那么随心所欲,当然也不是为了装腔作势,故作优雅。从实用层面来讲,品酒的目的是为了对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产区、品质和陈年潜力等做出判断和评价,从而大致把握葡萄酒的真实价格,这才是品酒最具价值的地方。和开车的道理一样,对于熟练的人来说品酒并不难,总结下来也就6个字:观色、闻香、品鉴。的确,大家听到的最多的关于品酒的步骤应该就是观闻品三部曲,但对于没有任何品酒体验的人而言,这未免过于空洞。那么当我们品酒时,我们到底要看什么,闻什么,品什么呢?
1、察颜观色
当你拿到一杯葡萄酒时,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你的眼睛细细观察。这就和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人们或多或少带点外貌主义;对于葡萄酒也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会影响你的整个品酒体验。那么,观色时到底需要看什么呢?
(1)看什么?
葡萄酒的颜色和外观是必须要观察的部分,这样你可以大致知道这是一款什么样的酒,相信谁都不会不看一眼就直接一口灌吧!首先,将盛有酒液的酒杯置于白色背景下观察。第一个需要确定的是这到底是一款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如果不是色盲,相信这一点是最容易判断的。
除了确定整体颜色类别外,还可观察颜色的深浅、透明度、中心色调、边缘色调以及边缘色带。其中,边缘色调指的是倾斜酒杯时葡萄酒边缘的颜色,即中心色调外围的颜色。白葡萄酒的边缘色多为绿色或禾杆黄色,而红葡萄酒的边缘色多为紫色、砖红色和棕色。此外,边缘色带指的是边缘色调的宽度。
观色时,你还可以注意看酒中是否有沉淀,摇杯后葡萄酒的挂杯情况如何等。对于起泡酒,则需注意酒中气泡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等。
(2)看到的东西代表什么?
对于白葡萄酒而言,常见的颜色不外乎是柠檬绿、稻草黄、金色、琥珀色甚至棕色。通常,白葡萄酒陈年后颜色会由浅及深,一般从暗淡的绿色过渡至琥珀色再至棕色。如果你喝的是一款颜色较浅的葡萄酒,那么它可能呈干型,酒体较轻,还可能带有明显的果香和花香味。如果白葡萄酒的颜色较深,甚至带有金色或琥珀色,那么这款酒可能口感比较丰富,还带有熟成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橡木味和香料味。具体可能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这是一款由风味复杂且完全成熟的葡萄酿制而成的葡萄酒,且置于橡木桶中陈酿过,如老派酿制法生产的霞多丽(Chardonnay);第二,它可能是一款陈年已久的干白;第三,它可能是一款甜白葡萄酒,例如苏玳(Sauternes)贵腐甜白或者托卡伊(Tokaji)。
对于红葡萄酒而言,常见颜色主要为紫红、宝石红、石榴红、红棕色和棕色等,且随着陈年颜色由深及浅,因此通过其颜色你可以大致判断葡萄酒的酒龄,从而大致推断葡萄酒的香气和口感。当你将酒杯斜举时,可将手指置于酒杯和白色背景之间,确认是否能够清晰看到手指。如果能,则代表这款酒的颜色较浅,酒体较轻,单宁含量也可能不多,酒精含量也不会高。
如果杯中有沉淀,一般代表这款酒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瓶中陈年,可能需要通过醒酒或过滤去除沉淀。此外,摇杯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观察点。如果葡萄酒挂杯较多,则说明酒中糖分或酒精含量较高。需注意的是,挂杯情况和葡萄酒品质并无直接关联。对于起泡酒来说,如果气泡呈小颗粒状,且细腻持久,大体可以确定品质尚且不错。
2、闻酒辨香
察颜观色完毕后,你需要充分调动你的嗅觉,好好闻闻你眼前的这杯酒。这样有两大目的:第一可以初步确定你前一阶段作出的推测,第二可以进一步预测该款酒的风味和口感。此外,通过闻香你还可以推断葡萄品种和年份等;更重要的是,闻香可以判断葡萄酒是否变质。当然,有些葡萄酒的香气非常好闻,因此也有人将其当作一个享受的过程。
(1)闻什么?
一般来说,年轻葡萄酒会带有明显的果香或花香味。随着陈年,葡萄酒会逐步发展出烘培、烟熏、坚果和皮革的香气。此外,香气的浓郁度也可以大致推断葡萄酒产区。通常情况下,香气越浓郁,酿酒葡萄越可能来自温暖产区;其含糖量和酒精度也可能相对较高。而变质葡萄酒可能会带有一股不太纯净的气味,如霉味、醋酸味或煮熟味等。
(2)闻到的香气代表什么?
通过闻香,你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你观色时无法确定的部分。正如观色部分所说,当你观察到一款白葡萄酒呈金色或者琥珀色时,它可能有3种不同的类型,你并不能完全确定这款酒到底属于哪一种。而通过闻香,你就可以判断它到底属于哪一种。如果你喝的酒带有黄油和橡木味,那么它应该属于第一种;如果你闻到的更多的是坚果和香料味,那么这款酒应该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年;如果这款酒闻起来有股腻人的香甜味,那么基本就是甜白无疑了。
当然,如果这个过程中闻到的香气不够明显,你还可以通过摇杯加速酒液与空气接触,让香味更快释放出来。
3、品酒鉴味
(1)品什么?
正式进入到品酒环节后,你需要调动你的各种感官来充分感知葡萄酒的口感风味。这时候,大抿一口酒,不要立刻吞下,让酒液在口中翻腾。通过舌头的味觉,你能得知葡萄酒的酸甜苦咸鲜等味道;而通过舌头的搅动和牙齿的咀嚼,你可以感受葡萄酒的重感(酒体)、稠感(糖分)和颗粒感(单宁)等;通过后鼻腔的嗅觉,你可以再次感受到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
(2)感受到的口感风味代表什么?
酒喝下肚后,如果喉咙处有灼烧感,说明葡萄酒的酒精度较高。如果口腔感觉到收敛感或涩感,则可能单宁含量较高。此外,如果你感觉垂涎不止则说明葡萄酒酸度较高。当然,你还可以感受葡萄酒余味的长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余味是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象征,通常余味越长,品质越好。值得一提的是,余味是判断一款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
楼兰酒庄明星产品楼兰古堡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小古堡),酒液呈紫红色,闻之有苹果、草莓与黑加仑的芬芳,入口醇厚而柔和,单宁平顺,酒香馥郁,回味悠长。
如果你追求更高的级别,可以试着和身边的朋友进行交流,交换你们各自的想法。相信这样一来,你很快可以成为一个品酒达人了!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盲品时 葡萄酒颜色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红葡萄酒
1.紫色(Purple):大部分品质较佳,具有陈年潜力的年轻葡萄酒。
2.樱桃红(Cherry):酒体较轻的红葡萄酒,比如采用黑皮诺(PinotNoir)、佳美(Gamay)、歌海娜(Grenache)、梅洛(Merlot)酿制的葡萄酒,以及博若莱(Beaujolais)、希侬(Chinon)、布尔格伊(Bourgueil)、瓦波利切拉(Valpolicella)和新西兰红葡萄酒。
3.深红色(Crimson):红葡萄酒最典型的色泽,范围较广。
4.深紫红色(Mulberry):很可能是马尔贝克(Malbec)、西拉(Syrah)或来自气候炎热产区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5.红棕色(ReddishBrown):很可能是一款较为成熟的葡萄酒。如果带有橙色色调,则属于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酒的典型特征,如巴罗洛(Barolo)、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布鲁奈罗蒙塔希(BrunellodiMontalcino)。如果带有黑色色调,则可能为来自南非或澳大利亚的红葡萄酒,且该酒虽然成熟却不属于是老酒。
二、白葡萄酒
1.近乎无色(AlmostColorless):鸽笼白(Colombard)、白诗南(CheninBlanc)、苏瓦韦(Soave)、慕斯卡德(Muscadet)、年轻夏布利(Chablis)或商业化廉价混酿白葡萄酒。
2.黄绿色(GreenishTinge):如果葡萄酒颜色非常浅,则很可能为德国白葡萄酒;如果带有金色色调,则很可能为澳大利亚白葡萄酒。
3.浅色/浅黄色(Pale/PaleYellow):大部分年轻干型白葡萄酒,范围较广。
4.金黄色泽(YellowGold):来自欧洲的白葡萄酒在光照充裕、经过陈年或含有残留糖分的情况下,呈金黄色泽。琼瑶浆(Gewurztraminer)、灰皮诺(PinotGris)、赛美蓉(Semillon)、维欧尼(Viognier),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和澳大利亚出产的霞多丽(Chardonnay)一般呈金黄色泽。
5.深金色泽(DeepGold):优质甜白葡萄酒,这种酒在陈年后,颜色逐渐向棕色靠拢,而不会衰退。
三、桃红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的色调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这种酒呈现何种颜色,除受酿酒品种影响外,还会受酿酒工艺影响。一般来说,带有紫色色调的桃红葡萄酒很可能采用现代化酿酒工艺酿制,而带有橘黄色色调则表明部分酒液被氧化。靠盲品来对桃红葡萄酒做出判断,是非常困难的。
大家都在说品酒 品酒到底“品”的是什么?
除了倾斜酒杯看颜色,摇杯闻香气,品酒最重要的还是喝下去时的体验。一款酒颜色再鲜亮,香气在浓郁复杂,若是喝起来又苦又涩也是白搭。
品酒的时候有人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嘴里像是在嚼着什么似的,看起来似乎不太雅,这可不是个人的习惯问题,真正的品酒就是要这样才能将酒的味道完全表现出来!
1.为什么要学会品尝葡萄酒?
1)避免购买时上当受骗
没有基本的葡萄酒品鉴能力,也就无法评判葡萄酒的价值,好酒差酒都分不清,不就给了商家可乘之机?学会品酒,以后推销人员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不能打动你,因为你心里已经有了一把标尺,有了自己的判断,就可以尽量避免上当受骗。
2)社交需要
你以为现在的饭局还是以喝白酒为主?以前的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真的要摒弃了。随着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冲击,葡萄酒已经逐渐地渗透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特别受到女性的喜爱。推杯换盏,畅聊心事,本是件享受的事情,若你不懂酒,何来享受?聊聊葡萄酒,猜猜品种或是年份,若你不懂酒,岂不是无话可聊?
3)工作需要
这就是针对葡萄酒行业从事者而言了,也是入行之后必须要掌握的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经常喝葡萄酒来不断刺激感官,以保持感官的敏感性。同时,不断地训练自己从而积累品酒的经验,并从酒的品质来推测酒中蕴含着的深层次的信息如年份,产区等等也是职业需要。
4)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先不去争论葡萄酒到底有没有抗氧化美容的功效,你只要想到葡萄酒,就不会是那种划拳喧嚣的画面。或是假期里一个安静的午后三五好友聚会谈心,或是一杯美酒一本读物的独处时光,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充实。
2.如何品酒
1)每次引入量
一次饮下的酒约6-10mL。过多影响舌头的搅拌,过少则会被口腔中的唾液稀释,无法充分品尝到酒的味道。
2)与口腔的接触
饮入葡萄酒后,利用舌头和面部肌肉的运动,搅动葡萄酒,也就是类似咀嚼的动作。目的让葡萄酒与口腔充分接触,让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都感受到葡萄酒的流动与味道。通常葡萄酒在口中保留12-15秒,便可以充分感受到葡萄酒的口感。
3)与氧气的接触
将葡萄酒控制在口腔前部,将口微张成O形,轻轻地向内吸气,促使葡萄酒的香气从通过鼻咽通路得到感知。
3.品酒主要是在品什么?
1)入口柔顺感
从酒液送入口中时,最初感受到的便是葡萄酒的质地。从流畅、柔和、顺滑到微粗糙、粗糙、很粗糙等等。这种入口柔顺感是和葡萄酒中的单宁息息相关的。随着酒的陈酿,酒会变得柔和,容易入口。
2)平衡感
从葡萄酒进入口腔开始,依次感受到甜、咸、酸、苦味,除了味感,还有涩感带来的触觉感受。这些都是是葡萄酒中的呈味物质,任何一款好酒最基础的就是达到各种呈味物质的平衡。过甜,过酸都不能给人良好的品酒体验。
白葡萄酒中,酒精、糖、甘油带来的甜度应和有机酸带来的酸度平衡。红葡萄酒中,酒精、糖、甘油带来的甜度应和有机酸带来的酸度、单宁带来的苦味和涩感相平衡。
3)结构感
我们通常所说的葡萄酒的结构感是指葡萄酒在口中撑起来的骨架感。在白葡萄酒中体现为酸度带来的感受,在红葡萄酒中体现为酸度的刺激感和涩感的收敛感综合带来的感受。一般结构感用强弱来描述,结构感强的葡萄酒我们认为它的抗氧化能力强,陈年能力也就更强。
4)酒体
葡萄酒在口中的让你感受到的重量就是我们所称的酒体,是由酒液的密度和粘性带来的饱满感。这种饱满感主要是由酒中的酒精、糖、甘油提供的。一般酒体用瘦弱、淡弱、平淡、圆润、丰满来形容。酒精度高的葡萄酒通常酒体比较丰满,而酒精度低的葡萄酒通常酒体比较瘦弱。
5)余味
在我们咽下葡萄酒之后,口中的感觉并不会立即消失,这就是余味。这是因为在口腔、咽部和鼻腔中还存在葡萄酒及其蒸气,因此余味不仅仅是口感的持续,还有香气的持续。
余味的舒适度和持续性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通常优质的葡萄酒的余味持续性会比较长,舒适度也较好。但如果一款酒的余味是酸涩的且持续时间久,那么这样的酒也不会受到大家的青睐。
4.品酒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1)葡萄的品质
从葡萄酒的口感可以推测葡萄的品种、产区、年份等等。举个栗子:赤霞珠和马贝克葡萄酿出的酒除了香气上有略微差异外,口感上也能大致区分,较马贝克而言,赤霞珠葡萄酿出的葡萄酒的单宁较为柔顺,而马贝克则略显粗糙。
同一品种不同产区的葡萄酿出的酒差别也较为明显,以中国为例,西部新疆的葡萄酒较东部环渤海湾地区的葡萄酒糖度较高,酸度较低。
不同年份的葡萄成熟度不同,各种物质的积累也跟当年的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酿出的葡萄酒品质自然有所差异。这也是同一酒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价格差异较大的原因。
2)生产工艺
从葡萄酒的口感还可以推测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是如何的,当然首先你得了解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举个栗子:葡萄酒单宁结构感很强,可能与发酵前葡萄浸渍时间较长有关。而如果葡萄酒单宁较为柔顺,则可能与葡萄酒的陈酿时间较长有关。
5.品酒的注意事项
1)酒的温度
温度较低时,单宁的苦涩感会更为明显,当温度升高时,香气和酒精味逐渐释放。
2)味觉适应性
短时间某一种味道重复刺激,会味觉产生短暂适应性,而变得不那么敏感。比如在喝干白的时候,第一口觉得酸,多喝几口也就适应了这种感觉,也就不觉得酸了,这对于品尝其他酒款是不利的,应稍作休息,待味觉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品尝。
长时间的味道刺激则会产生永久适应,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江南人对甜度的感知总是没有其他地方的人要灵敏,长时间较甜的饮食刺激使得他们产生了味觉的永久适应。
当喝白酒时我们喝的是什么?
在鸡尾酒、红酒等时尚酒类的围追堵截中,白酒与当下追求时尚与个性的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但实际上,在中国酒坛叱咤了千年风云的白酒又怎会轻易落败呢?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白酒可以包罗万千。
当我们喝鸡尾酒时,喝的是一种时尚与活力;当我们喝红酒时,喝的是一种健康与氛围;当我们喝啤酒时,喝的是一种热情与欢畅。
那么,当我们喝白酒时,我们喝的是什么?
如同上文所说,白酒其实包罗万千。所以,喝白酒时,也是在喝时尚、活力、健康、氛围、热情、欢畅,但更重要的是友情。
或许,有人会质疑,白酒具有社交属性,红酒同样也具有社交属性,凭什么说喝白酒喝的是友情呢?君不见在各类商务场合中,举着红酒杯觥筹交错者比比皆是吗?
当然不一样。商务场合中,注重的是交情而非友情,商务人士在用红酒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限定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关系可以拉近但却难以交心。所以,红酒或是在聚会中与人保持距离的共饮,或是在独处时与世界保持距离的浅酌。
而白酒,却是能够将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消弭殆尽的魔水。
在白酒交际的场合里,人与人从陌生到熟悉,只需要一杯酒的时间。英国诗人约翰盖伊曾经说过酒杯里竟能蹦出友谊来,说的正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与陌生人在一起喝酒时,能够感受到愉悦,那彼此就很容易成为朋友。而由此结成的友谊,往往能够延续一生,因为,白酒是最能够体现热情的东西。
于是,白酒成为联络与维持友情的重要载体,出来喝两杯成为朋友之间的默契所在。
从古至今,白酒都在友情中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只是古人都酒诗百篇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今人则更倾向于一切都在酒里。古人蕴藏在诗中的浓情厚意,被今人浓缩成了四个字:不醉不归。
近来特别流行一句话,叫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应该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酒与朋友。因此,冯唐最喜的是在一个有雨有肉的夜晚,和你没头没尾的分一瓶酒。
而每逢毕业,同学分别寄语同学录,使用频率最多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的友谊像酒一样醇厚。或许,大家都还未曾识得酒滋味,但都已领悟到了友情与酒两者的相似。所谓花开一时,酒香一生,友情确实如酒,历久而弥香。
所以,当我们在喝白酒的时候,我们其实喝的是友情啊。
中国的酒文化—我们都在喝最贵的酒
中国酱酒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
其风格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酒液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酯(zhi)香柔雅协调,杯中香气经久不散,空杯留香持久(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十二种白酒香型中,工艺最复杂、耗粮最高、周期最长、酿造环境最苛刻、对人身体健康损坏最小、香味成分最复杂的白酒香型,是中国白酒中的贵族香型。
二、酱酒原料
高粱
正宗酱酒要求使用茅台镇周边的糯高粱,与其他高粱相比:糯高粱结构较疏松,能适于根霉的生长。粳(jing)高粱,含有一定量的直链淀粉,结构较紧密,蛋白质高于糯高粱。高粱的内容物多为淀粉颗粒,外包一层由蛋白质及脂肪等组成的胶粒层,受热易分解。高粱壳含有丰厚的单宁,单宁含量达到2%以上。微量的单宁及花青素等色素成分,经蒸煮发酵后,其衍(yan)生物为香兰酸等酚元化合物,能赋予白酒特殊的芬香。
小麦
正宗酱酒大曲的原料就是本地的小麦。大曲是一种复合酶制剂,它含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酒化酶、酯酶等各种酶,是形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催化剂,此外在培养大曲过程中还形成多样的香气成分及前体物质,而只有采取赤水河流域小麦制的大曲,才含有数量和品种最多的微生物,众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非常丰富的,并最终决定了白酒香型成分的多样性。生产实践表明,小麦是酿酒微生物天然最好的培养基。
赤水河水
水——酒之“血”也。酿酒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加浆(jiang)降度用水和包装用水等等,用途不一样,要求的水质也不一样。生产用水又分为投料用水、蒸馏用水和冷却用水等,其中投料用水和蒸馏用水质要求最高,因此赤水河畔的茅台镇酿酒先辈们选择了赤水河水质最好的季节——重阳开始下沙,因此有九月九日下沙的传统。
三、酱酒产区
茅台镇
中国酱酒圣地茅台镇。茅台镇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无污染。峡谷地带微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加上千年酿造环境,使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水
“水乃酒之母”酒的好坏与水有直接的关系,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为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li)土岩,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变得纯净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断地渗进赤水河。赤水河水源从未受到污染,是酿造酱香酒的宝贵水源。
土
茅台镇的地质地貌结构非常特殊,紫色砂页岩、砾(li)岩形成于7000万年以前,土壤表面广泛培育着的紫色土层,酸碱适度,无论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过两岸的紫土层流入赤水河中,溶解了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微生物
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冬暖、夏热、少雨、少风的特殊小气候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这里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微生物群繁衍生息提供了绝佳条件,只要你进入茅台镇范围,就由远而近闻到越来越浓厚的酒香,其实这飘忽空中,移步不同的香味,就是肉眼看不到,却能闻得到的微生物精灵。据茅台集团科研人员初步分析,至少有100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茅台酒的主体香——酱香的生发形成。
四、酱酒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工艺流程与特点
主要酿造工艺:制曲
酿酒
陈酿
勾调
工艺特点:“端午踩曲、重阳下沙”
“三高三长”
“12987工艺”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它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等。酒,既有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李白斗酒诗百篇”体现了中国酒文化曾经的辉煌。
喝酒本是一种温良、优雅、淡泊的休闲活动。但是,当今在宴请的酒场上流行的所谓酒文化,已经变味、变异,失去了文明、优雅的古典酒文化内涵,蜕变为低俗、利益、愚昧、丑陋的“酒文化”。
1. 酒文化,中国人头上的魔咒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美酒佳肴本是美好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本文要说的是另一层含义:喝酒、宴请,在当今社会(严格地说是在中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已经演变成一个重要交际手段。宴请是中国人最常见而普遍的交际方式,拒绝吃饭邀请,会被认为是很无礼很不给面子的——而面子恰恰是中国人最看重的。
宴请时喝酒是免不了的,而拒绝别人的敬酒,也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劝人喝酒已经成为宴请主人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技巧,很多重要事情,他们并不在办公室处理,而往往通过酒宴上痛快喝酒解决。“只要你没喝醉,就是我们没敬到位”屡见不鲜!我们的方针就是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2、酒文化的本质是虚伪的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如今的酒文化经当代“酒界精英”的创新模式后,更加繁荣昌盛,无比辉煌。我们热衷于对酒场上的“博弈与较量”津津乐道,
说到高兴时眉飞色舞。中国的酒文化正是被这一部分人发扬光大、创新发展,也由此形成了套在中国人身上“酒文化”这个魔咒。这个魔咒的魔力就在于,对于大部分不胜酒力、不擅长饮酒,甚至心底厌烦酒文化的人,也要曲承应欢,装出一副积极主动、高兴热情的样子去参加这场对他们来说十足无聊的游戏。本文说酒文化的虚伪还不在于此,而是要揭露酒文化各个表象下掩盖着的虚伪的本质。
喝酒就得劝,喝酒不劝就是怠慢人。为了劝酒又创造了许多说道,如“感情深,一口闷”“头三尾四,背五腹六”“高看一眼,赏个脸”等等,这些年劝酒的辞令花样百出,不断翻新,劝酒的技巧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他们都符合一个共同的本质,虚伪!虚伪就是口是心非,就是谎言和欺骗。
虚伪现象之一:劝酒花言巧语,没有半点真诚;
虚伪现象之二:馋酒的人本想喝酒,当别人劝酒时,反到假惺惺扭捏作态;
虚伪现象之三:酒力不佳也要逞强劝酒,表面豪情满怀,内心暗自叫苦,表里不一致;
虚伪现象之四:你来我往地来回敬,能力不济也要强撑着,以伤害身体为代价维持着这个莫名其妙的面子和游戏;
虚伪现象之五:编造谎言逃避劝酒、灌酒,当然也没有人相信他说的理由。
3、结婚喝酒要喝好,不然白发不到老
酒文化是对个体选择权的极大不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人类文明普遍的价值取向,酒文化背道而驰,是对人的极大不尊重。
霸王式的劝酒、灌酒,尽管是少数人,但已经形成了当今酒文化的丑恶典型之一。它的丑陋就在于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强迫他人喝酒。一些酒场子,主人使尽浑身解数劝客人喝酒,否则就显得主人不“真诚”。客人在“接招”之后,也要想方设法给主人敬酒,“打酒仗”是我们创造的新词,这种状态下有几个人是真心实意?劝酒时每个人都想自己少喝、让别人多喝,根本不去考虑被劝者愿意不愿意,能不能喝,敢不敢喝。酒文化是对人格的践踏,对人的极大不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霸王式的劝酒、灌酒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民法通则》106条规定,公民由于过错(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明知他人酒量不济,仍然强行敬酒、劝酒。这些行为均存在伤害故意,符合民法中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民法通则》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的规定进行赔偿。尽管加入刑法,酒文化之风仍然风华正茂,如结婚喝酒把新郎喝死,喜事变丧事。喝进医院更是对婚礼的一种祝福——“看,我们多热情”!悲哀的是婚礼变葬礼的中国式劝酒何时才能结束
4、若想升职快,提起酒杯就是干!
天上无云地上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恐怕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好喝善喝者,热衷于酒场,觥筹交错,痛饮狂欢,这是他的权利,同时能喝酒、会喝酒、善喝酒也成了业务能力大小的一项指标,更成了各个企业争先恐后拉拢的“人才”。
我曾在一个酒局上,一位公司老总真切的交流到:我们经常拿钱请人带喝酒,只要你陪好了(喝得指定目标人物到位了),一万两万都可以!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但可悲的是,很多不喜欢喝酒、不善和酒精打交道的人,也被这种丑陋的酒文化所绑架,面对一些强势、无赖的主儿,却宁可残损躯体,伤身折寿,还要满脸堆笑,曲承应欢,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从此展开!
呜呼!可悲。与其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莫如说中国人天生的奴性,这种奴性进一步纵容了野蛮的酒文化的泛滥。
5、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很多已经在应酬时被“劝酒”风气搞的筋疲力尽,胃烂肝硬的人,遇到同样如自己不能喝的人,非但不能产生正常人性所理应催化出的恻隐之心,而是把自己遭遇的不幸同样强加在别人头上的心理。这仅仅是一句顺应潮流能解释的,还是丑恶的报复心态在作祟。“老子不好受,别人也别想好过”的卑劣思想是否控制了他。
6、喝酒喝酒,天下我有
我们都喝着最贵的酒——生命
中国特有的丑陋的酒文化,它和当今文明格格不入,是对他人的极大不尊重。很多以酒为傲的人正暴露了他们除了喝酒别无长处的不学无术的实质,是个人素质低下,品德缺失的时候,唯一可以“要挟”他人,“体现价值”,“出风头”的门面。莫要再给自己立什么贞洁牌坊了。酒不再是酒,不再是情谊的粘合剂,而是成为中国人一道隐形的催命符!
最后,院长病情想说酒本是中药中的一味药,味甘、苦、辛,性温。归心、肝、肺、胃经,真正让其回归正位,治病救人!闲时的“醉翁
中秋节我们该喝点什么酒
月到中秋分外明,转眼又是一年中秋节。中国人向来喜欢热闹,走亲访友期间饮酒助兴,推杯换盏必不可少。那么在中秋佳节我们该喝点什么酒呢。下面就让佳酿小编来给众位客观一一道来。
白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古时杜康酿酒,我们的祖先将甘冽的清泉、芬芳的禾粟与对天地的敬畏酝酿在一起。面对中秋佳节,白酒自是人们的第一选择。
出去助兴以外,适量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白酒中含有机酸类、不饱和脂肪酸类、杂环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等,其中有些成分具有医疗保健作用。适量饮用白酒还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
除白酒之外,还有一些酒水适宜在中秋饮用。
葡萄酒
菡萏花迎金板舫,葡萄酒泻玉壶浆。
月色迷人,伴着诱人的红葡萄酒,若即若离的甜蜜,若隐若现的酸涩,温香扑鼻,怎能不让人心醉。
在酒类饮料中,红酒的酸碱度在ph2至ph2.5之间,跟胃液的酸碱度相同,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并且可以帮助激活我们人身当中的免疫神经网络,减缓衰老。
除了超市选购葡萄酒外,还可以和佳酿小编一起学如何自酿葡萄酒:
1、把新鲜的葡萄洗干净,沥干水份,并放到容器里捏碎。
2、在上面撒上白糖(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然后把容器密封(要留三分之一的空间给它产生气体)。
3、发酵二十四小时后,开盖并用筷子搅拌。每天搅动一下,持续一周时间以防上面的葡萄长霉。一星期后发酵转为平缓期。
4、另备干净容器,控干水分。将过滤好的葡萄汁液倒入新容器里密封发酵一周。之后将葡萄酒再过滤一遍。
5、如果你想再把它弄的清澈一点,如真正的干红一样,就要准备好鸡蛋清。把它打成泡沫,把它放入酒中。然后把葡萄酒装入容器中,继续发酵二个星期就可以喝了。
桂花酒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八月的丹桂飘香,此刻阖家来上一杯桂花酒,上口带桂花香,微甜,颇有特色。相传太白饮此酒,成诗百篇。故历来文人到长安,专饮桂花稠酒。此酒口感醇厚,色呈琥珀,分外引人。
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该酒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效。另外,桂花性温,桂花酒尤其适用于女士饮用。
有人说桂花酒好喝不好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学着自己酿造呢?
1、选取新鲜桂花筛去杂质,摘掉梗
2、把厨房纸打湿,轻轻地擦去桂花上的尘土
3、装入容器中,加少许糖腌渍几小时
4、准备冰糖和枸杞子
5、用干净的白纸做成椎形小漏斗,把枸杞子和桂花装入酒瓶内,再放入冰糖
6、封好瓶口。好了,剩下的一切交给时间吧
先腌一下桂花,是为了能在装瓶后能快速沉下去,否则怕变质。前几天最好每天把瓶子摇晃几下,有利于冰糖溶化。桂花别放太多,太多了酒会有苦味。
提示
适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但是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切忌贪杯。
夏至为什么我们要喝白葡萄酒?
夏至天气炎热,需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至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清。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所以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这个问题可以从温度、香气、味道各个方面找到答案。温度,夏日炎炎,白葡萄酒的适饮温度比红葡萄酒低,清淡型白葡萄酒7℃左右,风味即可达到最佳;而红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都在12℃以上。所以在夏天喝白葡萄酒,清凉感和口感能够两不耽误。一般来说,白葡萄酒的香气比红酒更加清新,通常拥有柑橘、苹果、柠檬、西柚这类水果的味道。
红酒中常见的咖啡、甘草、皮革的味道,在夏天都难以引发清凉的遐想。味道,白葡萄酒的酸度一般比红葡萄酒更高,惬意的酸味在燥热的夏天会带来清新愉悦的感觉,还能给人带来好胃口。红酒单宁的涩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和酒精一样使人变得越来越热。颜色,不言而喻,红色调子太暖,象征欲望和躁动,白葡萄酒在夏天显得清凉明快。其实不只是夏季适合饮用白葡萄酒,白葡萄酒对人体还有不少好处。科学家指出,白葡萄酒对心脏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适量饮白葡萄酒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和郁血性心衰竭风险。
可以有效地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很多研究都指出喝白葡萄酒能降低因眼睛黄斑退化而导致中央视野会逐渐丧失的病变。白葡萄酒中丰富的Resveratrol能有效降低炎症和慢性肺部疾病,特别是雾霾天气,喝点白葡萄酒更有利于护肺。饮用白葡萄酒可降低胃溃疡的风险,并能杀死幽门杆菌。血液循环系统白葡萄酒能让血管保持健康,降低腿部动脉硬化的风险。
白葡萄酒需冰镇,但切忌温度太低。白葡萄酒通常应该在冰镇下饮用,但也不能冰冻得太过。我们会用鼻子来鉴赏白葡萄酒的很多香气。如果白葡萄酒太冰了,酒中的大部分芳香就被困在玻璃杯里,即使是最浓郁的酒香闻起来也会只是中性的了。一般情况下,在冰箱里冰镇上半个小时就足够了。
如果有不速之客造访,你需要迅速冰冻一瓶白葡萄酒,那么就用一个冰桶或一个装满了冷水和冰的大碗这会比单独使用冰的冷却速度更快,10分钟就够了。酒质轻清的白葡萄酒在地窖贮藏温度即10~15℃范围内饮用就可以了。甜酒应该比这更凉一些。所以,炎热的夏天,让我们来一杯白葡萄酒吧!
我们喝的酒去哪了?
美国膳食指南(2015版)的专家报告中,推荐的健康食谱简要概括为多吃蔬菜、水果、全谷、低脂或无脂奶制品、水产品、豆类和坚果;成年人适量饮酒;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少吃加糖食品饮料喝精粮。其中成年人适量饮酒一般被认为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对适合饮酒的人群而言适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适量饮酒的量是多少呢?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修订版)》中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这里所说的酒精量是纯酒精量。按照不同酒的度数,可以算出其中含的酒精量。酒的度数衡量酒的烈性程度,通常指在20℃时酒体中含乙醇的百分比,如常见的53的酱香型白酒中,100mL(约2两)含有53mL乙醇。乙醇密度约为0.8g/mL,也就是说100mL酒里面有大概42g乙醇。而根据成年男性每天不应超过25g酒精摄入量的推荐,我们大概每天在喝60mL(约1两2钱)酒以内就是符合膳食指南的要求。
可是事实又果真如此么?酒一旦入口,就会在我们体内的各个消化器官里消耗,30-60分钟内我们的血液内的酒精含量就会达到峰值。我们喝下的酒精中的10%能随我们的呼吸、排汗以及尿液中排出,剩余的90%会在体内分解或代谢掉,这其中胃能吸15%左右的酒精,小肠吸收75%。
被我们身体吸收了的酒精绝大部分酒精都会肝脏进行代谢,因为肝脏存在两种特殊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分离,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分离,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并释放大量的热能。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出现皮肤潮红现象,严重时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品酒五步走帮助我们更好的品鉴葡萄酒
在拿到一瓶好酒的时候,我们总想要好好品一下,可是品酒和喝酒不一样,品酒是一门学问,品酒的基础建立在对葡萄酒基础知识的了解之上,包括葡萄品种、采摘年份、酒庄,还有酿造工艺等等。在品尝葡萄酒之时,如果能借助这些已知信息,你会更轻松地品尝出葡萄酒的味道。当然,这个过程是建立在反复实践之上的,因为你的味觉就如同你的记忆一样,需要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香气与风味的立体图。
品酒前的注意事项
品酒前要避免食用一些辛辣刺激性食品的同时还要保证口腔清洁湿润,品酒前尽量不要刷牙,因为葡萄酒的味道有可能被牙膏的味道掩盖。
品酒的步骤观色、闻香、品味、吐酒和归纳。
第一步:观色
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观察葡萄酒的颜色和透明度,通过观察葡萄酒颜色的深浅、透明度和浑浊度可以得出葡萄酒很多的信息。
第二步:闻香
品酒闻香是葡萄酒品鉴的重要步骤,观察完葡萄酒的颜色之后就开始闻香了。葡萄酒的真正魅力是来自它那极其广泛、美妙无穷的香气。从葡萄酒的香气几乎能告诉你关于这杯酒的葡萄的种类、是否过桶、产地与陈年等等讯息。
闻香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酒杯放在桌面上,弯下腰来,将鼻孔置于杯口部闻香;第二种是将酒杯慢慢端起,稍稍倾斜,将鼻孔接近液面闻香。使用第一种方法,可以迅速地比较并排的不同酒杯中葡萄酒的香气。第一次闻香所闻到的气味很淡,因为只闻到了扩散性最强的那一部分的香气。所以,第一次闻香的结果不能作为评价葡萄酒香气的主要依据。
另外摇杯能促使葡萄酒香气的释放。摇杯时要注意,酒杯应该放置在桌面上,以酒杯底座为中心,运用手腕的力量,轻轻地晃动酒杯,然后把鼻子靠近酒杯,深深地吸一下,判断葡萄酒的气味。
第三步:品味
品尝啜饮一小口,让酒在舌尖溶动,感觉其味道及酸涩度。在吞下酒之前,迅速地在口中漱一遍,让你的口腔充分接触到酒液,深切体会葡萄酒的风味、结构和酒体。
对于葡萄酒品鉴而言,品尝是重中之重的环节,葡萄酒口感构成包括甜味、酸味、单宁、酒精和风味物质。先将酒含在口中,做咀嚼吸气动作,反复在口腔中进行搅动,好让葡萄酒的香味散发到整个口腔中。经过以上的动作后,就可以喝下葡萄酒。但品尝并未结束,因为葡萄酒留下来的余香具有持久性,这就是余韵。
第四步:吐酒
当葡萄酒进入口中后,就已经呈现了其绝大多数的风味特征。大多数葡萄酒专业人士都认为吐酒不会过多影响对葡萄酒的品鉴判断。
吐酒可以防止醉酒,一场品鉴会上,酒款数量绝对不少,吐酒可以保持头脑清醒,在面对多款葡萄酒品鉴时,可以将品鉴进行到底。而且,有些品鉴者不喜欢频繁品酒时酒精带来的灼热感,而吐酒则可以帮助减弱酒精对喉咙带来的刺激。
第五步:总结
总结是指在品尝完葡萄酒之后对葡萄酒综合质量的具体描述,是主动抓住话语权的关键。品尝葡萄酒时做品鉴笔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将每次品鉴的细节完整记在脑海中。如果做了品鉴笔记之后可以方便以后使用。
品酒其实是一项智力游戏,这一点是大多数过于关注品酒表面细微差别的品酒指南所忽略的。自信而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会让你成为话语的主角。因为品酒根本就没有固定答案,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智力竞赛。
葡萄酒颜色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红葡萄酒
1.紫色(Purple):大部分品质较佳,具有陈年潜力的年轻葡萄酒。
2.樱桃红(Cherry):酒体较轻的红葡萄酒,比如采用黑皮诺(PinotNoir)、佳美(Gamay)、歌海娜(Grenache)、梅洛(Merlot)酿制的葡萄酒,以及博若莱(Beaujolais)、希侬(Chinon)、布尔格伊(Bourgueil)、瓦波利切拉(Valpolicella)和新西兰红葡萄酒。
3.深红色(Crimson):红葡萄酒最典型的色泽,范围较广。
4.深紫红色(Mulberry):很可能是马尔贝克(Malbec)、西拉(Syrah)或来自气候炎热产区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5.红棕色(ReddishBrown):很可能是一款较为成熟的葡萄酒。如果带有橙色色调,则属于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酒的典型特征,如巴罗洛(Barolo)、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布鲁奈罗蒙塔希诺(BrunellodiMontalcino)。如果带有黑色色调,则可能为来自南非或澳大利亚的红葡萄酒,且该酒虽然成熟却不属于是老酒。
二、白葡萄酒
1.近乎无色(AlmostColorless):鸽笼白(Colombard)、白诗南(CheninBlanc)、苏瓦韦(Soave)、慕斯卡德(Muscadet)、年轻夏布利(Chablis)或商业化廉价混酿白葡萄酒。
2.黄绿色(GreenishTinge):如果葡萄酒颜色非常浅,则很可能为德国白葡萄酒;如果带有金色色调,则很可能为澳大利亚白葡萄酒。
3.浅色/浅黄色(Pale/PaleYellow):大部分年轻干型白葡萄酒,范围较广。
4.金黄色泽(YellowGold):来自欧洲的白葡萄酒在光照充裕、经过陈年或含有残留糖分的情况下,呈金黄色泽。琼瑶浆(Gewurztraminer)、灰皮诺(PinotGris)、赛美蓉(Semillon)、维欧尼(Viognier),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和澳大利亚出产的霞多丽(Chardonnay)一般呈金黄色泽。
5.深金色泽(DeepGold):优质甜白葡萄酒,这种酒在陈年后,颜色逐渐向棕色靠拢,而不会衰退。
三、桃红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的色调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这种酒呈现何种颜色,除受酿酒品种影响外,还会受酿酒工艺影响。一般来说,带有紫色色调的桃红葡萄酒很可能采用现代化酿酒工艺酿制,而带有橘黄色色调则表明部分酒液被氧化。靠盲品来对桃红葡萄酒做出判断,是非常困难的。
为什么我们喝不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
首先得承认,这个命题并不完全正确。市面上有些葡萄酒的确超过了17度,甚至还能达到23度之高。
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类葡萄酒并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普通类型的葡萄酒,而属于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FortifiedWine),即在普通类型的葡萄酒中添加白兰地等高度酒,使其酒精度上升,常见的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出产的波特酒、雪利酒、马德拉酒等。
我们是否想过这么一个问题:葡萄酒,度数低的我喝过意大利的asti葡萄酒,才6、7度,度数高点的,我喝过澳大利亚产区的,能到15、16度,可为什么在没有添加白兰地的情况下,就不能酿造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
有人会说,不是不能吧,可能是因为17%的酒精度对消费者来说太高了,喝了容易上头。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肯定不好卖吧,所以才没有17度以上的葡萄酒出现。诚然,消费者对12-14度左右的葡萄酒,接受度更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也是不成立的,否则动辄40、50度的烈酒这么卖?
其实,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不止葡萄酒,任何发酵型的酒类,度数都较低。那么,为什么普通葡萄酒无法超过17度呢?
1.酵母无法在高酒精度的环境下存活
葡萄酒属于发酵型酒精饮料,它不同于白兰地这种蒸馏型。发酵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酵母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19世纪,化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发现了发酵的原理:
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热量
这样一来,我们从公式中就可以简单的理解到,单细胞真菌,淘气的酵母宝宝在葡萄汁中快速繁殖,它们吃掉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而排出酒精、二氧化碳气体。没错,就是如此的简单,但是酵母在酒精度大约高于17度以上的环境中,不能愉快的生活下去,高酒精度会降低酵母的活性,直至死亡。换句话说,酒精度一高,酵母就挂了。酵母一挂掉,就无法再生成新的酒精。
当然,酵母的耐酒精度根据品种不同,承受的极限也不同,酒量较差的酵母只能喝到13、14度,好酒量的酵母最高可承受16度多的酒精,超过17度的超级酵母少之又少。
2.糖度不够转化到17度以上
除了酵母工作耐酒精度的主观原因,第二点是葡萄汁中的糖度,最终决定了无法将糖转化成17%以上的酒精度。
一升的葡萄汁中如果含有20%的糖(以还原糖计),可以通过发酵产生12.2%的酒精度。用比较通俗易懂的算法,一升的葡萄汁中,大约每17克的糖,可以转换为1%的酒精。
而通常来说,酿酒葡萄含糖量大约在一升200克到250克之间,具体数值与品种、成熟度等因素有关,有一定的上下波动,但是转化而成的酒精度亦不会超过17度。即使通过风干葡萄、冰冻或者贵腐菌侵袭,水分降低糖分上升,也受限与前文提到的酵母工作环境的问题。总之,想要用自然的酿酒方式超过酒精极限,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不要认为是市场无法接受高酒精度的葡萄酒,而是发酵的特性与原料的含糖量共同决定了葡萄酒最终的度数难以逾越17度,我们也就无从喝到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了。
“另类酒”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酒市低迷的当下,一家生产预调鸡尾酒的名为巴克斯酒业的企业却以55亿估值获得定向增购,而据称该酒业资产不过数亿,其溢价率之高,令无数在低迷酒市中苦苦徘徊的酒厂无法不羡慕、嫉妒、恨。
这样一桩酒界奇案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广大酒厂对于预调酒市场的浓厚兴趣,其中还有不少是财力雄厚的白酒大鳄。据称,古井集团、水井坊集团都预借此发力投资各自的预调酒行业,分得预调酒市场的一杯羹。
另类酒在中国的岁月痕迹
作为收藏了万种中华美酒的老酒痴,在看到这类新闻后,笔者感触颇深。有关鸡尾酒的来历虽莫衷一是,但作为很多人认同的能代表西方文化的一种酒鸡尾酒是当之无愧的。它具有斑斓色彩、有个性、可创新、具备多元融合的特点,如今在全球化的世界已广为接受。
曾在与酒界朋友交谈畅聊中,友人使用另类酒来形容诸如鸡尾酒、苏打酒这一类型酒。笔者想,这另类二字,无非指的是它与传统酒类不同流合污,它们有着不同的基因,与众不同,时尚另类。而这种类型的酒之所以越来越容易为广大年轻人群所接收,除了售价便宜、酒色丰富、酒度偏低、果味口感之外,还有着深层次文化因素。
当然,这并非本文的重点所在,因此便不展开来谈。本文中笔者想以一个酒藏家的视角,来看待这些被国人称作另类酒的洋酒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的岁月痕迹,而这样的一段历史,又能给我们后人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笔者拙作中曾专辟篇章,讲述国产洋酒的历史点滴。从清代开始,诸如白兰地、鸡尾酒等洋酒在中国便已落户生根,民国时期更是风靡中华。不仅如此,这些本土产的洋酒种类还曾在世界酒坛上发出过自己的声音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当时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的可雅白兰地便一举获得金质奖章。解放后,尽管百废待兴,但国产洋酒生产的脚步却并未停滞。
笔者收藏的一本1955年由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出版的《国产名酒介绍》中,将白兰地作为中国名酒进行详实介绍:白兰地酒是用葡萄酒的蒸馏酒和葡萄皮的蒸馏酒配合而成味甜而带有清香,其醇美的气味来自酒中的各种副成分这种将国产洋酒纳入国产名酒的做法,一直得以延续,直到上世纪后期,张裕的白兰地(后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仍在国家评酒会中斩获殊荣,历次获得中国名酒的称号。
白兰地是如此,鸡尾酒更是如此。世人皆以为鸡尾酒进入中国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但事实上,历史告诉我们,曾经的中国人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时尚、浪漫。笔者曾机缘巧合获得一套故乡产的松、竹、梅鸡尾酒,该酒为上世纪70年代产。在酒外包装盒上赫然标注:可直接饮用,可以矿泉水或苏打水冲淡饮用,可三种之二混合饮用,亦可三者调和饮用。
如此浪漫的调酒方式、时尚的饮用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风靡,怎不叫人叹为观止,感慨岁月?而如今,这些洋酒重新融入国人生活,这于笔者而言,绝不是新鲜事,而是地地道道的回归。
新工艺白酒逐步走向末路
我们不难想见,百年前的中国对于舶来品的接受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中国。更有甚者,当时的酿酒者还勇于创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备中国特色的洋酒张裕味美思与国外味美思相比,有着中国特色的酒香和药香,不可不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烟台的苹果味美思则因地制宜,取材中国知名的烟台苹果;青岛葡萄酒厂上世纪50年代的樱桃白兰地、北京东郊酒厂生产的人参白兰地、甚至长春果露酒厂曾经生产的蜂王浆白兰地,都是具备中国特色的改良洋酒。
不仅如此,中国近代史上酒种的多样性同样令我们汗颜。且看笔者藏品中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酒民国的高粱烧、解放初的玫瑰茵陈、上世纪70年代羊羔美酒、虎骨酒、上世纪80年代的绿豆小曲、碧绿青。它们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原本就是重要的酒种,它们的存在向我们证明,中国白酒从来不是一家独大,而中国的酒文化亦远非只循白酒一家之言。
在笔者的收藏体系中,民国酒文化藏品占据了一定比例,这些酒品种各异、色彩纷呈,酒名各有千秋:白玫瑰露酒、红玫瑰露酒、佛手露酒、滴花高粱酒、虎骨木瓜酒、史国公药酒、清凉薄荷酒,光听酒名,便会对那个时代的特色美酒产生无限的遐想。遗憾的是,这些传统酒种如今要么消失殆尽,要么沦为中国白酒、外国洋酒的附庸,要么成为一个个冰冷的文字,永远地停留在了一些枯燥无味的书本里。
在如今人们言必谈波尔多、勃艮第的崇洋时代,这样质朴传统的中国特色,几人得见?
如今的酒厂,要么苦苦寻找文化传承以博噱头,要么盲目跟风追潮期待在酒类市场分一杯羹。
去年笔者在《华夏酒报》发表《娃哈哈,你能走多远》一文中,便寄欲通过历史的教训告劝娃哈哈:将巨大投资投入到业已成熟的酱香型白酒,想把一个地方土特产变成工业产品,将饮料思维带入酒业生产,这不仅脱离市场,而且有悖历史经验。中国的酒,本就应该像中国的特色美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美食,长沙有臭豆腐、四川有担担面、陕西有羊肉泡馍、老北京有驴打滚,每个地方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美酒,丰富多彩,且不同的美食适应不同性别、各种年龄结构的不同人群。
作为一个触摸到中国酒文化多元脉搏的酒类收藏者,笔者站在历史的角度想提出自己的愚见与预见:中国白酒一家独大的历史将因政府引导消费的结束而全面逐步地改写,而中国酒业未来的发展必然回归历史的正道,这也符合世界酒发展的轨迹。中国酒行业几十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将逐步瓦解,全面回归到传统、生态、自然、特色方面,新工艺白酒将逐步走向末路。
彼时,中国的酒将如民国时期的中国酒业一般,它们色彩斑斓、酒种丰富、多元特色,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酒文化也将得到真正的传承。在笔者看来,只有把握中国酒业必然的发展方向,才能为酒企发展定好实质的目标。
笔者常说,老酒收藏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事实上,这种回归的力量不仅存在于老酒收藏中,它在我们的生活体验中不断被应验,鸡尾酒的回归绝不是偶然,而中国的酒业也终将回归到多元、多样化的格局。
让我们拭目以待。
葡萄酒品酒品的是什么?
相信每个葡萄酒爱好者,都必然经历好奇~接触~爱上~学习的蜕变。可能是个人喜好,也可能是工作需要。不管理由是什么,从你决定要学品酒的那一刻,你的品味已经注定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那么品酒的时候要品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为大家指引方面。
葡萄酒包含了五大元素:甜度、酸度、单宁、酒精、酒体
品酒甜度(SWEETNESS)
葡萄酒的甜度由酒中的余糖产生。酿酒即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若酵母没有把葡萄汁中所有的糖份转化成酒精,葡萄酒就会剩下余糖。平时我们听到的干红或干白中的干,是相对甜度而言,意思是不甜。
静止葡萄酒(没有气泡)中的甜度分布为:
极干(bonedry):0卡路里(以下简称卡),余糖低于1g/L
干型(dry):0~6卡,余糖为1~10g/L
半干(off-dry):10~21卡,余糖为17~35g/L
甜(sweet):21~72卡,余糖为35~120g/L
极甜(verysweet):72~130卡,余糖为120~220g/L
起泡酒和香槟中的甜度分布为:
极干(brutnature):0~2卡,余糖为0~3g/L
绝干(extrabrut):0~5卡,余糖为0~6g/L
干(brut):0~7卡,余糖为0~12g/L
半干(extradry):7~10卡,余糖为12~17g/L
微甜(sec):10~20卡,余糖为17~32g/L
半甜(demi-sec):20~30卡,余糖为32~50g/L
甜(doux):30+卡,余糖为50+g/L
所以正在减肥的朋友,要注意了!
品味甜度,需要用舌尖。有时候明明在喝一瓶干红,却感觉到甜甜的成熟果香。记住,那不是甜,那只是葡萄酒的果性,就像吃了一个成熟的蜜瓜后,口腔萦绕着的果香。酒甜不甜,舌尖话事!
酸度(Acidity)
其实,葡萄酒都是酸的,PH值在2.5~4.5之间。由于有其它元素的平衡,所以喝起来并没有觉得很酸。其实可乐比葡萄酒还要酸,但同时也很甜,所以喝起来并不觉得有多酸。
品味酸度,需要用舌头两侧。还有一个判断准则是喝酒之后,唾液的分泌量和酸度成正比,越高酸,唾液分泌越多。酸度是葡萄酒的灵魂,使葡萄酒充满活力,同时也是判断葡萄酒能否陈年的重要因素之一。
葡萄越成熟,糖份越高,酸度则越低。葡萄刚好成熟的点(糖份和酸度刚好达到平衡),是酿酒师梦寐以求的。换言之,天气相对寒冷的产区,由于葡萄难以完全成熟,酿造的酒会相对更酸爽。
单宁(Tannin)
单宁是葡萄酒的骨干,是支撑葡萄酒口感的重要元素。单宁同时也是天然的抗氧化物,是葡萄酒得以陈年的又一重要因素。
单宁来自葡萄皮、葡萄籽、葡萄梗和橡木桶。因此只有红葡萄酒或经过橡木桶蕴藏的葡萄酒才有单宁,想要通过喝葡萄酒抗衰老的朋友要注意这点!在葡萄藤的时候,单宁保护葡萄;酿成酒之后,单宁保护酒;人喝酒之后,单宁保护人。
单宁就是造成口腔中干涩感的元凶。单宁越高,口腔越干涩。单宁很高的葡萄酒会清洁口腔中的蛋白质,因此非常适合搭配肥腻的食物,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酒精(ALCOHOL)
一般葡萄的糖份越高,酿出的酒精度则越高,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可以预期葡萄酒的酒精度将会越来越高。酒精度的高低可以通过酒脚得以体现,酒脚越多越粗,流动越慢,酒精度越高。(记住酒脚只能体现酒精度,并不能用以衡量葡萄酒的品质)
酒精是葡萄酒陈年的另一重要因素。但要注意的是,对于非加强葡萄酒(酒精度低于16%)而言,高酒精度反而不利于葡萄酒陈年。酒精度越低,陈年潜力越强。但当酒精度高于一个点,如加强酒,酒精度越高,酒的保存能力则越强。因此以前没有冷藏技术出现的时候,加强酒(酿酒过程中加入烈酒,增加酒精度)才是主流。
酒体(BODY)
酒体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而只是葡萄酒的风格在口腔中的体现。前面介绍的四个元素(甜度、酸度、单宁、酒精)都会影响酒体。酒体轻盈还是饱满,就相当于喝水和喝牛奶的区别。
酒体清爽轻盈:高酸、低酒精、低单宁、低甜度
酒体饱满澎湃:低酸、高酒精、高单宁、高甜度
关于白酒真假鉴别 我们只相信科学
1、高度酒和低度酒怎么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GB/T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中规定,高度酒酒精度为41度~68度,低度酒酒精度为25度~40度。根据国家标准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中规定,高度酒酒精度为45度~58度,低度酒酒精度为32度~44度。
2、加水是否混浊并不能判定是否粮食酒
我国传统粮食酿造白酒中高级脂肪酸酯在常温下,易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但一旦加水降度后,特别是酒精度降到45度以下,则高级脂肪酸酯(特别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易从酒体中析出来,形成混浊,也就是该试验所谓的加水变浑浊。但是仅仅凭借加水变浑浊与否,来判定是否粮食酒,是不科学的。
曾经在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西安营养学会做过公众比对试验,也是采用在市面上购买了6种不同品牌度数的酒,然后在酒体里面加水的方法,结果显示:
(1)若酒的度数较低,粮食原酒含量不高,也不易呈现出浑浊状态;
(2)若酒精勾兑酒中,高级脂肪酸酯一类的添加剂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加水后浑浊状态;
(3)还有一种情况,某些厂家在去除陈年老酒塑化剂和进行精密过滤的时候,也会连带去除了酒体中部分高级脂肪酸酯,出厂的成品酒也不会加水变得混浊。
所以网传此种实验方法来判断是否是酒精酒或者假酒并不准确。
3、为什么喝劣质白酒会上头?
白酒喝后上头(头疼)、口干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般主要是由于白酒中的醛类、甲醇、杂醇油等物质含量过高,酸酯比例不协调,外加香料,卫生指标超标等等容易上头等因素引起的,例如杂醇油进入人体后分解很慢,所以杂醇油含量多的时候,人喝酒易上头,国外称杂醇油为恶醉之本,一般来说好酒不上头,上头的不是好酒。
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戊醇、异丁醇毒性最大。杂醇油是白酒中不可缺少的香气成分之一,它与有机酸结合成酯,使白酒有独特的香味,但是如果含量过高确实会导致上头。
但是杂醇油和乙醛并不是全部来源于外加香精香料,在粮食酒酿造过程也会产生,只是需要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去降低其含量。在酿酒过程中,原料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再经过酵母和糖化菌分泌的脱羧酶和脱氨基酶作用而生成与氨基酸相应的杂醇油。
4、普通设备鉴定方法
1、包装物印刷防伪:激光全息防伪,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就是记录有代表某种商品的特定图案及文字的全息图。激光光刻防伪,在酒经收缩膜包装以后,用激光光刻机将一字串或图案印在收缩膜与包装瓶上。水印技术,水印商标、厂名是在造纸过程中形成的,难以仿制。这与其它防伪技术易仿制相比,具有不易仿制的特点。
葡萄酒品酒其实在品什么?
相信包括本人在内的每个葡萄酒爱好者,都必然经历好奇-接触-爱上-学习的蜕变。可能是个人喜好,也可能是工作需要,不管理由是什么,从你决定要学品酒的那一刻,你的品味已经注定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学习品酒其实比你想像的要简单得多,多喝就行了!任何拥有正常嗅觉和味觉的人,假以时日都可以成为一流的品酒师。量变产生质变,这是永恒不变的定律。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吃了那么多鸡蛋,可也不见得对鸡蛋有多透彻的了解。这是因为这里的量变没有方向,产生质变的日子则遥遥无期。
品酒的时候要品什么,其实就是那个方向。有了这个方向,质变的日子自然指日可待。
葡萄酒包含了五大元素:甜度、酸度、单宁、酒精、酒体
甜度(Sweetness)
葡萄酒的甜度由酒中的余糖(residualsugar)产生。大家都知道糖+酵母=酒精,酿酒的时候,酵母没有把葡萄汁中所有的糖份转化成酒精,葡萄酒就会剩下余糖。平时我们听到的干红或干白中的干,是相对甜度而言,意思是不甜。
静止葡萄酒(没有气泡)中的甜度分布为:
极干(bonedry)-0卡路里(以下简称卡),余糖低于1克/升
干型(dry)-0~6卡,余糖为1~10克/升
半干(off-dry)-10~21卡,余糖为17~35克/升
甜(sweet)-21~72卡,余糖为35~120克/升
极甜(verysweet)-72~130卡,余糖为120~220克/升
起泡酒和香槟中的甜度分布为:
干到不行(brutnature)-0~2卡,余糖为0~3克/升
绝干(extrabrut)-0~5卡,余糖为0~6克/升
干(brut)-0~7卡,余糖为0~12克/升
半干(extradry)-7~10卡,余糖为12~17克/升
微甜(sec)-10~20卡,余糖为17~32克/升
半甜(demi-sec)-20~30卡,余糖为32~50克/升
甜(doux)-30+卡,余糖为50+克/升
所以正在减肥的朋友,要注意了!
品味甜度,需要用舌尖。有时候明明在喝一瓶干红,却感觉到甜甜的成熟果香。记住,那不是甜,那只是葡萄酒的果性,就像吃了一个成熟的蜜瓜后,口腔萦绕着的果香。酒甜不甜,舌尖说了算!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评价一款酒的“口感”
很多有酒龄的朋友,拿起一杯酒就可以侃侃而谈,从平衡度复杂度浓郁度到黑醋栗泥土和烟草的气息,再到天气海拔土壤和橡木桶类型,这真的很有趣,尽管听众们都很想把他们打一顿。
他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作评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品味和评判葡萄酒的5个重点分别指的是什么
1、酸度
经常有人找我推荐葡萄酒,问有没有不酸不涩的酒。其实这样的葡萄酒是不存在的,毕竟葡萄本来就是有酸度的。有的葡萄酒可能丝毫尝不出酸味,因为被其它物质平衡了,但酸度是客观存在的。
酸度高,不一定就会令人难受。例如很多酒友比较喜欢的长相思(SauvignonBlanc)、灰皮诺(PinotGrigio)、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等葡萄品种,都是酸度非常高的。但它不仅仅有酸度,还有果味,有些还有甜度,这些味道会形成一种复杂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是葡萄酒好喝的关键。
2、涩(单宁)
葡萄酒有一股涩味,这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单宁物质,因为单宁是会让人的口腔产生收敛感的物质。
很多人不喜欢葡萄酒这股涩感,我觉得,大部分人是被那些劣质葡萄酒粗糙的单宁吓到了,所以觉得难喝。大家要知道,一些高品质的葡萄酒,即使有着丰富的单宁,但葡萄酒仍然会显得细腻顺滑。如果你真的不喜欢那感觉,那就喝白葡萄酒吧,大多数是不涩的。
3、酒体
酒评常见的当属酒体一词,英文名叫Body。酒体大多形容的是一种感觉,通常把口感较饱满的称之为酒体厚重,口感较清爽的,则称之为酒体轻盈。一般而言,红葡萄酒的酒体会更重,白葡萄酒相对而言会较轻。
4、香气
有朋友会产生疑问:在葡萄酒中,为什么我感受不到你说的某种香气?
葡萄酒香气的分辨,不像区分可乐与雪碧那么简单,是需要一定经验的。就像吃红烧肉,你没有煮过,里面的佐料放了什么、放了多少,你是很难去判断的。因为你尝到的只是整体的味道,很难区分其中所含佐料的味道。
酒香的辨别也是一样的,一杯酒里的风味物质很多,香气都混合在一起,酒精也会干扰,所以经验少者是比较难分辨出来的。
5、结构
我们形容精心烹煮的食物在味道上会有层次感,像话剧、音乐剧的演出现场可能会产生立体感,这些都可以称之为结构感,当然,因葡萄酒风味多样,口感上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构感,但这都是一些有经验的品酒师得出来的,所以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
我们看下有哪些常见描述结构感的词汇: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基本了解品味与评价葡萄酒的5个维度分别是什么了。那么,我们怎么根据这5个维度,去衡量这瓶葡萄酒的质量呢?是不是酸度越高越好、酒体越重越好、香气越多越好呢?
不是的,一款酒的质量好坏,其基本标准是:平衡、平衡、平衡......
所谓平衡(Balance),就是指上述的5个维度之间的协调和谐。单个因素的强弱,并不能直接决定这款酒的好坏。拥有好的平衡度,这款酒才是好酒。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