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浅谈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浅谈甘肃省凉州人的酒文化》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凉州,由于其所据地理位置的特殊,民族复杂,历史文化传统各异,在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文化中,也包含着传统深厚的酒文化。
凉州先民素有饮酒之风气,并且由此而带动了凉州的酿酒业。凉州的酒文化历史,可以上溯到战国末年的乌孙、月氏、匈奴驻牧时期。这些少数民族普遍饮酒,并掌握了小曲制酒的技术。《汉书·西域传》载,西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时引进葡萄品种、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至凉州,并经丝绸之路而入中原。富于智慧的凉州先民,在传自大宛的酿酒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工艺,推陈出新,终于酿造出了令人销魂的凉州美酒。汉灵帝时,扶风人孟佗,仅用一斛凉州酒贿赂权贵,就换到凉州刺史的官位。与此同时,凉州的先民还创造了名目繁多、式样各异的酒具,特别是用美玉制造出了夜光杯,使其经数千年之后依然被人们使用和宠爱。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凉州葡萄诏》中对凉州美酒予以盛赞。唐朝时期,凉州美酒声誉倍增,凉州的酿酒业达到了非凡的兴旺和发展。宋朝以后,随着经济的衰退,政治的动乱,致使曾冠盖我国的凉州美酒日渐衰落,直到明清时期才得以复苏。改革开放以来,凉州的酿酒业得到非凡的发展,白酒、啤酒、葡萄酒、滋补露酒等品种齐全,质量上乘,数量可观,头牌众多,使酒类酿造业成为支撑凉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州自古以来就是酒乡,好酒善饮是凉州人的特长,而“无酒不成俗”、“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使酒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凉州人崇尚酒,喜欢以酒会友,以酒结友,认为酒是厚道之物,它会使人襟怀坦白,欢快愉悦,故而有饮酒不分家之说,亦称酒厚;在凉州,凡不饮酒者,可能会被人视为虚伪刁钻、心胸狭窄之辈。在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时时有酒,处处有酒,只要是宴饮聚会之处,非酒莫属。
凉州人好酒,且又能豪饮,但不喜欢独斟独饮,而是与亲朋好友一起猜拳行令,喝个“四天四地”:初入座时,以一杯酒敬天谢地;喝起酒来,大声猜拳行令,唱歌漫曲,气氛热烈,声震天宇,谓之惊天动地;喝酒要一醉方休,开怀而尽心,是为昏天黑地;相聚饮酒,求个欢乐逍遥,无拘无束,在笑声中忘却世间烦恼,故称欢天喜地。凉州人不饮冷酒,酒必烫热而后饮,为此有俗话说“喝冷酒使官钱,有病在后”,意思是说酒本烈性之物,对人体有刺激,若饮冷酒,会加重胃和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将造成病害。这是科学依据的之道。
外地人对凉州人的饮酒习惯有这样一句戏言:“凉州人,生的怪,大碗喝酒不吃菜。”外地人饮酒,一般是在饭前,就着小菜边吃边饮。而凉州人则不在饭前空腹饮酒,必先肉足饭饱而后饮。这是因为,饮酒必畅饮,而空腹饮酒必伤肠胃。凉州人对酒前的饭菜一般不多加挑剔,而对酒却比较讲究。邀友饮酒,必先请客人吃好,以“垫好肚子”,再开怀畅饮。凉州人的宴席始终是以饮为主的,以酒之优劣论宴之优劣,进而衡量主人待客的情意厚薄。
凉州人饮酒,不喜欢饮“死酒”,而是要猜拳行令定输赢,输者饮酒。久而久之,便创造了花样繁多、形式各异的猜拳法,素有“四大官拳,十八杂拳”之说。常见的有大拳、小拳、老虎拳、灯笼拳、螃蟹拳、走马拳、蒙古拳、风交雪等。
凉州先民素有饮酒遗风,武威可谓名副其实的“塞上酒乡”,凉州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早在2400多年前,凉州就有了葡萄,有了葡萄就有了葡萄美酒。汉代时当地的葡萄美酒即作为朝廷贡品,送往京师。唐太宗收复西域时,凉州葡萄酒的酿造方法由此传入内地。武威白酒的生产历史,早在元明时即已开始。当时古人把蒸馏器称烧蜗,招生产作坊叫作烧坊,所配制的蒸馏酒自然称为烧酒。在敦煌壁画中有一幅11世纪西夏时代的酿酒蒸馏壁画,足可证明当时西凉国(即凉州)就已经生产蒸馏酒了,而且通过“丝绸之路”把我国的蒸馏酒器及蒸馏技术传往了外国。
历代骚人墨客对凉州美酒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丽章佳句,俯拾即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被首推为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唐天宝八年(749),曾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的岑参,也写下了《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偌仍似钱,摘来沾酒君肯否!”
武威的知名白酒品牌“凉都”系列、“皇台”系列、"本色“系列、“雷台”系列及松鹿牌冬虫夏草滋补酒;武威生产的“莫高”牌葡萄酒有干、甜、半甘甜等多种高、中档葡萄酒20多个品种;武威出产的西凉啤酒、果啤、姜啤、生啤,口味纯正爽口。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浅谈中医中的酒文化
人类较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但却与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者一般认为,较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较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目的。
(一)酒之性能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者以极大的便利。
(二)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三)注意事项
1.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较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者较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邈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浅谈酒文化衍生出的好酒名
从古至今,人们饮美酒都是为了开心,也有少数的人为了心事而喝闷酒。即便是形式表面的应酬,也多少会表达精神层面的主旨。现如今各类白酒企业都都绞尽脑筋希望自己企业产出的就能压倒群雄。
许多酒厂更是在白酒文化潮流中,制造出了分门别类的白酒文化派别。大概有一下几种:
历史文化型:立足于酒的生产历史或历史典故、名著、名人文化,如水浒酒、板桥宴、太白酒、杜康酒等。
地域文化型:基于产地原因,如地域的个性文化、名胜古迹,或者地域性的历史文化或者地域性的人物,如杏花村、茅台、泸州老窖、芦台春等。
酒窖文化型:主要宣扬酒的制造工艺和历史悠远,如道光二十五、水井坊、老酒坊等。
哲理文化型:更多地体现一种人生价值和生活哲理,如舍得酒。
情感文化型:实现情感的寄托,引起品牌理念和消费理念的共鸣,使产品和情感融为一体,如金六福、孔府家、贵州青酒、金世缘等。
民俗文化型:基于地方民俗特色,如“福、禄、寿、禧”酒、恭禧发财酒、金满堂等。
如果细分的话还有很多种,什么热点文化、概念文化、祈愿文化等等...总体来说,我国随着酒业的发展,酒的品种是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也为我国酒业增添了不少色彩。
浅谈陕南酒文化与酒俗
陕南位于秦巴山区中心地带,是个出酒的地方,陕南山区,民风淳朴,民性豪爽,民俗好客;加之气候湿润,山区劳动强度大,人们爱喝酒,也能喝酒,凡朋友相聚,佳节庆典,婚丧嫁娶,重要生产生活活动,必置酒款待,一醉方休。
陕南山区农家,每值秋收以后,几乎家家都酿酒,户户储酒,人人饮酒。据调查,陕南一般农家一年要喝300~1100斤酒。除待客而外,主要是自饮。
早酒。每日清晨,下地干活之前,许多农人都空腹喝两三盅酒,已成习惯。说什么“早酒三盅,一天的英雄”,“早酒三盅,一天的威风”,干起活来格外有劲。城镇也有一些市民,早上买一个炕炕馍或一块饼,打二两散酒喝。
晚酒。即睡之前,空腹饮酒两三盅,农村许多人已成习惯,说晚酒有催眠、解困、除乏、的作用。说什么“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三杯饮饱后,一枕黑甜余”。
酒文化之代言人
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果要找代言人,一个两个是远远不够的。就我一时所思所想,觉得至少有下述11位历史名人,可以担当此任:
杜康。不用说,发明酿酒技术是杜康入选的主要理由。饮酒思源,我们不能忘了这位造酒业的祖师爷。杜康造酒,不只是民间传说,文献也有记载。《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唐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云:“杜康造酒。”杜康因为造酒,还曾被当作酒的代名词。有历史上跑得较快的人曹操(“说曹操,曹操到”)的诗句为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今天,河南陕西一带还有以“杜康”命名的酒。杜康其人,有人说是夏朝帝王,有人说是黄帝的大臣,孰是孰非,不去计较,总之他都不是草根,而是一位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纣王。作为商朝的末代皇帝,他是臭名昭著的人物。但是,根据孔子高足子贡的研究,纣王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坏(《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也说他不是平庸之辈,“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等等,他的问题主要是刚愎自用和手段狠毒。之所以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是因为他发明了利用酒进行宫廷娱乐的方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场面之壮观,可以跟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相媲美。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主要是为了树立一个反面教材,警告后世帝王,如果想坐稳宝座,不想惨死(纣王是投火自焚而死),饮酒作乐、骄奢淫逸,较好是有所节制。
孔子。孔子虽然贵为圣人,被称作万世师表,而实际上,他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孔子是主张饮酒的。《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有一次他甚至说,酒席上,肉不能多吃(不要超过主食的量),但是,酒可以不限量,只要酒后不乱来就行(《论语·乡党》)。让孔子代言酒文化,对理学家、道学家、伪君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曹操。一首《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知道曾经深深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其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堪称史上较简洁有力的劝酒格言。曹操是历史上较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人们“说曹操,骂曹操,不见曹操想曹操”,请他代言酒文化,有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好处:争议常在,关注常在,效益常在。
刘伶。因为酒,刘伶一生留下四件逸事:一、经常乘坐一辆鹿车(版圣诞老人?),携带一壶酒,让仆人扛把锄头跟着,吩咐他:“一旦我死了,就地掩埋。”酒使刘伶如此旷达。二、一次酒精中毒了,还嘴馋,向老婆要酒,老婆摔了酒壶酒杯,哭着劝告:“您喝酒太多,对身体不好,一定要戒掉。”刘伶答道:“好。但是我无法自己戒掉,必须面向鬼神祈祷发誓,才能戒掉。请你准备酒肉。”老婆依他所言做了准备。只见刘伶跪下之后是这样发誓的:“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一手拿肉,一手拿酒,边吃边喝,直至烂醉。三、一次醉酒后,跟人口角,那人提着拳头就奔刘伶来了,刘伶见状,也不避让,从容说道:“鸡肋之身受不了您尊贵的拳头。”他人听罢,哈哈一笑,两人握手言和。四、在家里饮酒之后,刘伶经常是一丝不挂。有人看见后嘲笑他,他反击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任何一件逸事,都是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刘伶代言酒文化,可以把魏晋名士的风度发扬光大。
阮籍。阮籍跟刘伶是好朋友,都是竹林七贤这个知名饮酒组织的骨干。阮籍虽然嗜酒如命,曾因为步兵营房里有一个善于酿酒的老厨师贮藏了三百斛好酒,就主动去做了步兵军官(校尉),但是,他醉酒却从不误事:因为他醉酒后从不乱来,以至于睡在酒吧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身边,她丈夫都丝毫不介意;大醉中替人写文章,一个字都不需要修改;借着醉酒,躲过了很多次杀身之祸。醉酒不但不误事,反而成事,古往今来,凤毛麟角。阮籍代言酒文化,可以使人摒弃偏见,正确认识饮酒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陶渊明是村居隐士饮酒的典型,他的解下头巾滤酒是非常有名的故事,为后代文人所津津乐道;他如果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一派率真,令李白仰慕不已,并写成诗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较值得一提的是,他以《饮酒》为题,写了二十首诗,首首(不是“兽兽”)皆精品。此外,他的题为《止酒》的诗,表达的却是不能止酒的意思:“……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显然,倘若没有酒,辞官之后陶渊明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有学者考证说,陶渊明享年七十余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可见饮酒也是可能长寿的。
李白。杜甫“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四句诗刻画出的大唐长安“醉八仙”之一、诗仙李白,令多少人仰慕不已;李白本人的《将进酒》、《月下独酌》等诸多名篇,让多少人叹赏再三;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等诗句,可谓震铄千古,令人心潮澎湃。更重要的是,李白不但长得帅,精神焕发,他的朋友崔宗之有五个字描述他:“双眸光照人”;较重要的是,李白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诗歌风格,都跟酒神的欢歌形象非常吻合。种种原因,使得李白历来都被当做酒楼的不二招牌,“太白楼”的牌匾随处可见,“太白遗风”的酒幌迎风飘扬。按照诗圣杜甫所言“李白一斗诗百篇”的投入产出计算,李白代言酒文化,可以表明酒对于诗歌、文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杜甫。杜甫诗集中,极少李白那样的醉话、醉态,但是,这不等于说杜甫不喜欢饮酒。事实上,杜甫对酒的嗜好,不在李白之下。杜甫诗中之酒,多过李白,只不过是,杜甫很少喝醉,喝醉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常的举止。杜甫诗中,醉得较厉害的有两次,一次是《醉时歌》所写的,在长安,落魄时期,跟同样穷困、半师半友的郑虔喝酒,喝到“忘形到尔汝”,即忘记了年龄礼数,直呼你我;还有一次是《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所写的,在白帝城,喝高了,忘记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恍惚间以为自己犹在少年时,飞马下坡,结果摔得很惨。我估计,杜甫诗酒量太大,很少能喝到李白那样烂醉。杜甫除了酒量大,还有一点必须指出:他是文学史里较可爱的饮酒群体形象的塑造者。他的《饮中八仙歌》,可以证明杜甫是饮酒者的知音,是酒文化的解人。杜甫代言酒文化,是诗歌、文学爱好者的福气。
苏轼。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据他自己说,早年不能饮酒,后来经过学习,能饮一点儿,但是酒量始终不大。一次有人送他一瓶好酒,他独饮一杯之后,便“醺然径醉”(《与贾耘老》),又有诗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发广州》),可见也就一两杯的量。可贵的是,苏东坡不因自己量小就不饮酒,相反,他喜欢饮酒,“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酒量小而喜欢饮,便常常醉,醉后又能写出《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类的诗词,比起李白,苏东坡显然是低酒耗的大诗人,既合乎古今利润较大化的经济学原则,又合乎当今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
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念奴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声声慢】)……一个多愁善感、人见人怜的女性诗人跃然纸上。倘若没有李清照,文学史会缺少女性的华彩篇章;倘若没有李清照代言,的酒文化也将缺少女性的妩媚风情。
我国酒文化的代言人之陶渊明
陶渊明.陶渊明是村居隐士饮酒的典型,他的解下头巾滤酒是非常有名的故事,为后代文人所津津乐道;他如果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一派率真,令李白仰慕不已,并写成诗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较值得一提的是,他以《饮酒》为题,写了二十首诗,首首(不是兽兽)皆精品.此外,他的题为《止酒》的诗,表达的却是不能止酒的意思:……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显然,倘若没有酒,辞官之后陶渊明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有学者考证说,陶渊明享年七十余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可见饮酒也是可能长寿的.
我国酒文化的代言人之孔子
孔子.孔子虽然贵为圣人,被称作万世师表,而实际上,他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孔子是主张饮酒的.《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有一次他甚至说,酒席上,肉不能多吃(不要超过主食的量),但是,酒可以不限量,只要酒后不乱来就行(《论语·乡党》).让孔子代言酒文化,对理学家、道学家、伪君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曹操.一首《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知道曾经深深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其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堪称史上较简洁有力的劝酒格言.曹操是历史上较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人们说曹操,骂曹操,不见曹操想曹操,请他代言酒文化,有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好处:争议常在,关注常在,效益常在.
我国酒文化的代言人之杜甫
杜甫。杜甫诗集中,极少李白那样的醉话、醉态,但是,这不等于说杜甫不喜欢饮酒。事实上,杜甫对酒的嗜好,不在李白之下。杜甫诗中之酒,多过李白,只不过是,杜甫很少喝醉,喝醉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常的举止。杜甫诗中,醉得较厉害的有两次,一次是《醉时歌》所写的,在长安,落魄时期,跟同样穷困、半师半友的郑虔喝酒,喝到“忘形到尔汝”,即忘记了年龄礼数,直呼你我;还有一次是《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所写的,在白帝城,喝高了,忘记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恍惚间以为自己犹在少年时,飞马下坡,结果摔得很惨。我估计,杜甫诗酒量太大,很少能喝到李白那样烂醉。杜甫除了酒量大,还有一点必须指出:他是文学史里较可爱的饮酒群体形象的塑造者。他的《饮中八仙歌》,可以证明杜甫是饮酒者的知音,是酒文化的解人。杜甫代言酒文化,是诗歌、文学爱好者的福气。
我国酒文化的代言人之李白
李白.杜甫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四句诗刻画出的大唐长安醉八仙之一、诗仙李白,令多少人仰慕不已;李白本人的《将进酒》、《月下独酌》等诸多名篇,让多少人叹赏再三;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等诗句,可谓震铄千古,令人心潮澎湃.更重要的是,李白不但长得帅,精神焕发,他的朋友崔宗之有五个字描述他:双眸光照人;较重要的是,李白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诗歌风格,都跟酒神的欢歌形象非常吻合.种种原因,使得李白历来都被当做酒楼的不二招牌,太白楼的牌匾随处可见,太白遗风的酒幌迎风飘扬.按照诗圣杜甫所言李白一斗诗百篇的投入产出计算,李白代言酒文化,可以表明酒对于诗歌、文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我国酒文化的代言人之纣王
纣王.作为商朝的末代皇帝,他是臭名昭着的人物.但是,根据孔子高足子贡的研究,纣王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坏(《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也说他不是平庸之辈,"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等等,他的问题主要是刚愎自用和手段狠毒.之所以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是因为他发明了利用酒进行宫廷娱乐的方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场面之壮观,可以跟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相媲美.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主要是为了树立一个反面教材,警告后世帝王,如果想坐稳宝座,不想惨死(纣王是投火自焚而死),饮酒作乐、骄奢淫逸,较好是有所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