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白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河内白曲菌种的优选、纯化》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适应性强、易变异且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据资料显示,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细胞分裂1次需2.5~20min。菌种在生长发酵过程中因环境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在麸曲的生产中我们发现,河内白曲在母种传代至六、七代时,菌种从二级三角瓶、三级浅盘开始出现营养不良、菌体不壮、抵抗力弱、易污染、孢子多、不拉丝等退化和变异现象。若用此代菌种制成的麸曲在曲酒酿造中使用,会造成基酒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具体表现如下:把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六代、七代河内白曲一级试管分别制成三级浅盘曲种。将三级浅盘曲种用在扩大床板曲生产中就能发现,二、三代菌种制成的麸曲在培养过程中升温快、结块早、拉丝长、不污染,呈乳白色或粉白色,有光泽,曲质松软有弹性,破碎时曲块呈烟雾状,曲香味浓郁,糖化力高;四代、五代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升温略慢、拉丝短、结块松散不牢固、产孢子多不污染、曲块小,曲香味不浓郁,个别有霉菌并生,糖化力明显下降,呈浅黄色或乳白色;而六代、七代菌种更为明显,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曲温高低不均匀或大部分时间不升温,曲醅发粘,有异味,不拉丝,不结块,孢子少,麸曲出房时成疏散颗粒状,黄褐色或麸皮色,曲香味淡,糖化力极低。不同代系种子制成成品曲。
糖化力、酸度、发酵力随代系的不断增加呈下降趋势,液化力在四代、五代较高,因此,在河内白曲的生产中,使用五代以前的种子能保证曲药的质量。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河内白曲水分的合理控制
培养基的水分是决定微生物生长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菌体对水分需求不同,不同水分对微生物的生理代谢产物也有所影响。
根据河内白曲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长需求各异,在河内白曲的培养过程中,二级三角瓶根据麸皮的粗细程度,笔者把水分控制在68%—70%,而浅盘培养时则减少到65%左右。
水分过大时,会造成曲子升温猛,若温度在10小时之内升至50℃左右时,麸曲会发生褐变,产生浓郁的焦糊味,曲子活性降低,影响糖化力和发酵力;而水分过小时,麸皮灭菌后,散疏干硬,接入种曲20小时后才缓缓升温,较高达35℃左右,持续不到3个小时,曲温迅速下降至30℃左右不再升温,菌丝呈星点白色状,不产丝,至培养48小时,仍呈松散的颗粒状,曲种瘦小、干硬、无松软感,糖化力、发酵力低。
因此,在以繁殖为目标的制曲工艺中,必须把曲料含水量控制在适合该菌能够生长繁殖较旺的水平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杂菌污染,即使在半开放条件下操作,仍然能够保证麸曲质量。
河内白曲的贮存期
河内白曲作为强化曲在白酒酿造中一般有三种使用方法:新曲;贮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干曲;贮存时间为3个月以上的陈曲。
效果较好的是新曲,一般应在出房后24小时内使用,以避免杂菌感染产生异味,新曲出房时,曲种的数量、活性、糖化力等都高,此时用在酒醅中,不但可以减少自身杂菌污染的机率,而且在水分、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能迅速复壮、繁殖,大大缩短了休眠期,提高了效率。发挥出了曲种较大的作用。
短期贮存的干曲(不超过3个月),储存前应晾干或低温烘干,使水分保持在14%以下,其曲香味正,曲色鲜活,菌种数量多,糖化力、发酵力较高,在生产使用效果上也会较理想。
若贮存期过长(6个月以上),曲子易受潮,在夏季易生曲虫,曲色暗淡无光泽,曲香味淡,有邪杂味产生,活菌数量减少,糖化力、发酵力较低,此时应慎重使用。
含多种菌种的小曲
传统工艺生产小曲,向来采用自然培养法,因而小曲中含微生物种类较多、较杂,根据从广东各地生产的酒饼及饼种分离的初步结果来看,大多含有酵母、霉菌及细菌等各几十种。小曲中的酵母有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汉逊酵母属(Henseenu-la),拟内孢霉属(Endomycopsis),假丝酵母属(Condida-Barkhout),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及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等,既含有酒精发酵力强,生香效果好的菌种,但也有不少野生酵母。小曲中的霉菌既含有糖化能力强的根霉(Rhizopus),也含有毛霉(Muccor),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黑曲霉(Aspergillususamii及Aspniger),红曲霉(Monascus),犁头霉(Absidia)及青霉(penicil-lium)等。小曲中细菌有醋酸菌及乳酸菌等。由于酿制小曲的原料配方与工艺的不同,小曲中的菌类也有所不同。
实践证明酿制小曲白酒所用小曲中有益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与酵母,因此有些酒厂选择糖化力强的根霉和发酵力强的酵母,进行纯粹培产小曲。例如湘山酒的生产,便是采用纯粹菌种限制小曲,不仅用曲量少,出酒率高,且成品酒的香味和风味均有明显的提高。目前不少酒厂正向着这方向进行技术改革。
喝酒引发脸白的原因
无论是喝白酒、啤酒还是红酒,我们总结了三类人,一种是一喝就脸红;一种是一喝就脸白;还有一种是喝多少都什么事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喝酒脸红的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会导致大量的乙醛累积在体内,让肝脏慢慢进行分解,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但相比喝酒不脸红的人来说,喝酒容易脸红的好处在于,只要一脸醉红色,说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了,一般人就不会再行劝酒,而已经摄入的酒精只要通过睡一晚上就能被分解干净,对于人体的伤害还不是较大的。如果喝酒不会脸红,但体内又缺乏两种酶,这种人往往容易摄入超越自己承受量的酒量,肝脏的负担就会超出想象的繁重。因此,虽然喝酒容易脸红是一种基因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脸红也能从无休无止的劝酒浪潮中解救出来,只要自己不要再主动摄入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其实也不算非常大。
喝酒脸发白的人体内两种酶都没有,所以不会表现出脸红的症状,只能靠肝脏慢慢分解,故,这样的人较搞不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较容易喝醉,肝脏也较容易受损。因此喝酒不会脸红不代表此人的酒量就一定大,如果大家一个劲向这种人拼命劝酒,这种人出现酒精中毒的悲剧就极高了。
怎么喝都没事的人属于酒桶型的,他们身体里两种酶的含量都极高,体内的酒精能够迅速被代谢成为汗水和热量排出。要是遇到了这样的人,可千万不可以和他们斗酒,否则下场真的会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