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的发展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酒是从米酒开始发展的》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酒发展到今天,少说也有千年的文明了,它到底是如何发展过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吧。
唐以前仅本土米酒
据历史记载,人在商朝时代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但是,当时称为社会主流的是“杜康”,是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酿制而成的米酒。在汉、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药酒、果酒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
唐代传入暹罗白酒
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可见唐代的时候烧酒已经从泰国传来。
元代传入印度白酒
元时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着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在元时一度传入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明代时称白酒为火酒。
明代白酒自成体系
1998年8月,在成都市锦江畔以外发现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遗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连续生产白酒长达800年的酒坊实证。我国有着世界上的酿酒技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坂口谨一郎曾说创造酒曲,利用霉菌酿酒,并推广到东亚,其重要性可与的四大发明媲美。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占鳌头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清代白酒发扬光大
清朝是白酒发扬广大,逐渐替代“杜康”的朝代,现在绝大多数的蒸馏酒头牌都创始于清朝。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开始从鉴定方法入手
前列招:
若是无色透明玻璃瓶包装,把酒瓶拿在手中,慢慢地倒置过来,对光观察瓶的底部,如果有下沉的物质或有云雾状现象,说明酒中杂质比较多;如果酒液不失光、不浑浊,没有悬浮物,说明酒的质量比较好。因为从色泽上看,除酱香型酒外,一般白酒都应该是无色透明的。若酒是瓷瓶或带色玻璃瓶包装,稍微摇动后开启,同样观其色和沉淀物。
第二招:
把酒倒入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中,对着自然光观察,白酒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然后闻其香气,用鼻子贴近杯口,辨别香气的高低和香气特点;较后品其味,喝少量酒并在舌面上铺开,分辨味感的薄厚、绵柔、醇和、粗糙,以及酸、甜、甘、辣是否协调,余味的有无及长短。低档劣质白酒一般是用质量差或发霉的粮食做原料,工艺粗糙,通常是冒充头牌酒或畅销酒,喝着呛嗓、伤头的酒,一定是劣质酒。
第三招:
判断酒的度数可以用摇晃的方法。摇动酒瓶后,如果出现小米粒到高粱米粒大的酒花,堆花时间在15秒钟左右,酒的度数大约是53度~55度;如果酒花有高粱米粒大小,堆花时间在7秒钟左右,酒的度数约为57度~60度。
第四招:
取一滴白酒放在手心里,然后合掌使两手心接触用力摩擦几下,如酒生热后发出的气味清香,则为优质酒;如气味发甜,则为中档酒;气味苦臭,则为劣质酒。
第五招:
将一滴食用油滴入酒中,如果油不规则地扩散,下沉速度变化明显,则为劣质酒。
健康饮酒,从43度开始
“43度水井坊,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国际的度数,不如说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健康饮酒的趋势要求。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未来饮用白酒的度数只会越来越降低。”这是43度水井坊的负责人见到笔者说的前列句话。
作为水井坊大家族中的成员,43度水井坊又有哪些特性呢?
从历史推测白酒发展趋势
我国知名酿酒专家秦含章先生在《新编酒经》中说:黄酒(酿制酒)起源约在5000—6000年以前;白酒(蒸馏酒或烈性酒)的起源约在2000年以前;黄酒作为酿制酒,度数普遍较低,但是后来粮食逐渐丰足,酿制酒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保存和收藏,加上北方寒冷,人们需要度数更高的酒来御寒,于是他们又发明了蒸馏酒,就是现在的白酒。
事实上,在白酒发明以后的朝代,也并非度数越高越好,对于白酒(蒸馏酒)的起源,民间、史学界、考古界有多种论述,有元代起源说、唐代起源说,至今有实物为证者是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先生用汉代蒸馏器蒸酒试验所得的酒,较高酒度为26.6%vol,较低为14.7%vol,平均为20%vol左右,而且“酒香、味甚佳”。
夏家骏先生为了推动低度白酒的发展曾撰写“古人尊尚薄酒”一文:“酒味之日趋于厚,近代尤其明显。而在古代,崇尚薄酒则有着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文中引用大量的历史材料,论述了古人不仅尊崇薄酒,而且往往以能饮到薄酒为荣。由此证明,在古代,白酒并非一开始就是烧酒,其酒度和感官风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在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需要白酒的御寒功能,古人尚尊薄酒,未来白酒的趋势更应该向低度化发展。
神奇43度,健康亦不破坏香型和口感
43度,正好符合白酒发展的趋势。
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一定是43度呢?如果说白酒有低度化的发展趋势,为什么不能是30多度甚至20多度呢?
据水井坊车间酒生产主任介绍,43度水井坊前列坊酒秉承了水井坊酒一贯的醇香口感和高尚品质,它的基酒产于水井坊较古老的窖池中。“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水井坊老窖池历经元、明、清三代600余年的风雨沧桑,更显气质尊贵与厚重。43度水井坊前列坊酒因其同时具有高度酒的醇香口感与中度酒健康饮酒保证的品质,成为我国精品高档中度白酒的典型代表。
好品质的白酒都要用传统工艺酿制,假如在某个环节稍做些改动,酒的味道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尤其是刚刚上市的43度水井坊前列坊酒,更是水井坊系列酒中的。
经过水井坊酒体研究中心专家们的反复调和、试验,43度水井坊前列坊酒柔和醇厚,轻轻抿一口,有高度酒的醇香口感享受,却只是低度的酒精反应。据品鉴人员多次尝试得出的论证:这款酒选用古窖中较好的基酒调成,的确具有不上头、不伤胃、醒酒快的特点。普通人喝这种酒都会超出原有的酒量,是一款绝妙好酒。适量饮用,有益健康。
健康,更需用心防伪
健康的酒,更要拒绝假冒伪劣产品。为切实保证真品品质,水井坊公司在43度水井坊中使用了较新研制成功的高科技防伪专利瓶盖系统,从根本上杜绝了假酒的产生,保证消费者喝到的每一瓶43度水井坊前列坊酒均为非凡真品佳酿。从而使酒的品质和品牌得到真正的保障,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产品。
43度水井坊使用的这套无敌防伪和方便式瓶盖系统,采用了独特的重力学原理和空气压缩技术,并有效进行了双重防伪。当瓶盖启开后,必须人为地将前列道无法恢复的防伪系统破坏,方能将酒倒出,第二道防伪系统严格阻止了酒或其它液体的回灌,因而使回收酒瓶灌制假冒头牌酒者无机可乘。这种防伪瓶盖系统目前在我国高端白酒的防伪中占据着独占鳌头的地位,被专家和媒体称为“防伪瓶盖包装的一场革命”。有了它的保护,43度水井坊将从根源上杜绝假酒的产生。该系统已获国家技术专利,并已申报国际技术专利。
税酒是由何时开始?
税酒是对酒征收的专税。这与一般的市税的概念有所不同。由于将酒看作是奢侈品,酒税与其它税相比,一般是比较重的。在汉代以前,对酒不实行专税,而只有普通的市税。在清代后期和民国时对卖酒的还有特许卖酒的牌照税等杂税。
从周公发布《酒诰》到汉武帝的初榷酒之前,统治者并未把管理酒业看作是敛聚财赋的重要手段。
商鞅辅政时的秦国,实行了"重本抑末"的基本国策。酒作为消费品,自然在限制之中。《商君书·垦令篇》中规定:"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意思是加重酒税,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部佐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秦国的酒政,有两点,即:禁止百姓酿酒,对酒实行高价重税。其目的是用经济的手段和严历的法律抑制酒的生产和消费,鼓励百姓多种粮食;另一方面,通过重税高价,国家也可以获得巨额的收入。
唐代特许下的税酒制的提出,禁酒的结果无疑会使酿酒业受到很大的摧残,酒的买卖少了,连酒的市税也收不到。代宗广德元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唐为了应付费开支和养活皇室及官僚,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据《新唐书·杨炎传》的记载,当时搜括民财已到了"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地步。为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再次恢复了180多年的税酒政策。代宗二年,"定天下酤户纳税"(《唐书·食货志)。《杜佑通典》也记载:"二年十二月敕天下州各量定酤酒户,随月纳税,除此之外,不问官私,一切禁断。
唐朝的税酒,即对酿酒户和卖酒户进行登记,并对其生产经营规模划分等,给予这些人从事酒业的特权。未经特许的则无资格从事酒业。大历六年的作法是:酒税一般由地方征收,地方向朝廷进奉,如所谓的"充布绢进奉"是说地方上可用酒税钱抵充进奉的布绢之数。
如何从口感上区分高粱酒、大米酒和玉米酒
1、好酒高粱造
在古代种粮完全是靠天吃饭,而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等特点而被广泛种植,高粱籽除做民食及牲口饲料外,则用于酿酒。
高粱白酒于是孕育而生,其酒口感烈而不辣,回甜绵软,具有独特的香气。白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纪元由此奠定。
高粱籽粒中除含有酿酒所需的大量淀粉、适量蛋白质及矿物质外,更主要的是高粱籽中含有一定量的单宁。
适量的单宁对发酵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提高出酒率。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能增加白酒的芳香风味。因此,高粱是酿制优质白酒的优质原料,我想这也是名酒多选择高粱酿造的原因吧!
高粱酒采用优质红高粱为酿造原料,,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经过一整套科学、独特、完整、严谨的浸泡、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的工艺酿制而成,具有酒体晶莹醇厚,香气悠久,味醇厚,口感清香绵长,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
经陈年老窖发酵,常年陈酿,经过一整套科学、独特、严谨的浸泡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储存工艺酿制而成。
2、玉米酒
不同于高粱酒的香,玉米酒的典型特点是甜。
玉米的胚芽中脂肪含量高,发酵后易产生邪杂味(即玉米味),如不对玉米进行脱胚处理而直接粉碎做生料,因酒醅与酒曲发酵不充分而产生一定的水臭味。因此有经验者都会做熟料,熟料固态发酵,空气中众多的生物参与反应生成众多微量成分,可有效中和这种邪杂味,从而酿制出更加美味香甜的玉米烧。
3、大米酒
大米所含的淀粉含量高,蛋白质以及脂肪的含量比较少,以大米为原料发酵,用白酒制作设备蒸馏出来的成品酒酒质较纯净、杂味少,这也是为什么有“大米醇”一说的原因。
大米不带壳,蒸熟的大米饭黏性相对于高粱、玉米更大,所以泡粮、蒸饭时一定要注意水份控制,避免黏性太大结团而导致透气性不好,影响发酵。
什么是江米酒,江米酒是米酒吗
江米酒,又称作糯米酒、甜酒、酒酿、醪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米酒是我们祖先较早酿制的酒种,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江米酒是米酒吗?
米酒是以大米、糯米为原料,加麦曲、酒母边糖化边发酵的一种发酵酒,各地品种浓淡不一,含酒精量多在10%~20%之间,属一种低度酒,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江米酒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有助消化。用江米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米酒适宜范围很广,一年四季均可饮用,特别在夏季因气温高,米易发酵,更是消渴解暑的家庭酿造物,深受老年人和儿童的喜爱。用米酒煮荷包蛋或加入部分红糖,是产妇和老年人的滋补佳品。
江米酒适合人群:
适合所有人食用,对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更加适合。
米酒是白酒吗,米酒和白酒的区别
在,有句话来形容喝酒的,那就是无酒不成席,所以在餐桌上,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酒类有很多,有白酒、米酒、红酒、洋酒等等种类,每一种酒的度数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很多人问到,米酒是白酒吗?今天就让米酒和白酒的区别告诉你答案。
米酒和白酒对比
外观上:糯米酒是浑浊的,颜色稍带乳白或者稍微带黄色,内有悬浮的糯米粒。白酒则非常清冽,干净透彻;味道上:糯米酒是甘甜、微酸的,而且酒味很淡,有很浓的糟香,入口不会有辣的感觉,也不会有很明显的灼烧感;白酒则酒香浓郁,入口辣,入喉则热,倒在皮肤上,感觉很凉。
米酒和白酒的区别
酒精含量上:糯米酒酒精含量低,一般饮用不会醉人;白酒则酒精含量较高,易醉;酿造工艺上:糯米酒一般发酵时间较短,30摄氏度左右.20小时左右就可以做好;而白酒发酵时间更长,在酒曲的作用下,发酵时间越长,酒精浓度会越高。
营养价值上:糯米酒因为材料和工艺的原因,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而白酒因为工艺的关系,营养含量较低,但是因为酒精含量较高,所以热量较高;饮用人群不同:糯米酒因为营养丰富,酒精含量低,所以老少咸宜;白酒则需要注意,未成年人**是不要饮用白酒,成年人饮酒也要适量,以免发生酒精中毒。
根据以上对米酒和白酒进行对比,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米酒并不属于白酒,不管是在营养价值上,还是外观和味道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区分清楚,要不然帮别人够买的时候买错了就不好了。
药酒是从那个朝代开始的?
关于药酒的起源,旧有商代、唐代、宋代诸说。近来,陈鸿飞、陈明在《科学博览》上撰文,又提出药酒起源于明代的说法。他们认为,“所谓药酒,系指用植物性的根茎叶花果和动物的尸体以及内脏及矿物性的化工产品,按一定比例,用酒浸渍一定时期,去其渣滓所获得的酒液。”根据这个定义,他们从药酒的制法上否定了商代大孟鼎铭文中的“鬯酒”、唐代李肇《国史补》和宋代田锡《曲本草》中的“蛇酒”是药酒,讲得有道些道理。但是,他们仅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为佐证,断言药酒起源于明代才“符合历史事实”,恐怕有武断之嫌。
在我国明代以前的典籍里,有关药酒的记载很多,兹举数例如下宋代彭乘的《墨客挥犀》中记载“王文正太尉气羸多病,真宗面赐药酒一瓶,令空腹饮之,可以和气血辟外邪。文正饮之,大觉安健,因对称谢。上曰‘此苏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因各出数}赐近臣。自此,臣庶之家皆效之,苏合香丸盛行于时。此方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广济方》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医书。可见,苏合香酒至迟出于唐代前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记载“作和酒法酒一斗,胡椒六十枚,乾姜一分,鸡舌香一份,荜拔六枚。下筛,绢囊盛之,内酒中,一宿,蜜一升和之。”《齐民要求》上还有一条讲“笨曲饼酒”的材料,“从此酒浸五加皮、及一切药,皆有益,神效。”这条材料透漏出一个信息,北魏时期药酒的品种繁多,“笨曲饼酒”是制造药酒的好原料。
那么,药酒起源于何时呢?我国古代有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屠苏酒就是一种药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录有屠苏酒的配方,并特别注明“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陈延之是晋代医学家。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汉晋相距不远,陈延之说屠苏酒是汉末华佗发明的,应当可信。屠苏酒的制造方法“用赤术、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绿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年至长次第饮之。”从屠苏酒的制造方法中可以看出,它完全符合两位陈同志提出的药酒的定义。
宋代窦羊的《酒谱》记载“王莽以腊日献椒酒于平帝,其屠苏之渐乎?”又载“西汉以来,腊日饮椒酒见《四民月令》。”据近人考证,《四民月令》是东汉崔实于桓帝延熹时(约公元166年)所作。椒酒应当是比屠苏酒更早的一种药酒。两位陈同志根据自己提出的药酒定义和制法,否定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径?素问》中的“鸡矢醴”和《神农本草径》中的“酒煮猬皮”是药酒。但从史料记载看,他们无法否定屠苏酒是药酒,甚至无法否定椒酒是药酒。另外,从考古材料看,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中山古酒中泡有纤维状物质,可能是一种药酒。总之,笔者认为,说药酒起源于明代,恐怕太晚了。说药酒至迟起源于汉代,大概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从白酒营销发展历程看白酒业的变迁
白酒在历史悠久,“无酒不成席”是酒文化的真实写照。不知道有多少品牌的酒文化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的白酒营销是各具特色。从开始的历史名酒、知名品牌到现在的“情、色”营销,白酒的发展可见一斑。
“情、色”营销的“色”是指厂家的产品突出颜色、包装;“情”是指突出产品的内在酒文化内涵,赋予产品一定的情感。现在厂家突出颜色,以其吸引消费者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的白酒品牌中首先发现并容易记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红花郎”、“蓝色经典”、“蓝花瓷”等。情感营销历来是众多厂家的,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特定的人群,然后用产品来体现人们的一种情感和情绪。现在情感营销做得有特色的不在少数如黄金酒的“送长辈,黄金酒”,古井贡的“千年古井、传世佳酿”等。
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市场产品的推陈出新,从而导致市场产品的竞争加剧,有的产品以降价来促销大有“赔钱也要赚吆喝”之势,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己离倒闭不远了,是厂家营销的下下之策。那如何才是营销的王者之道呢?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让自己的产品来带动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自己的产品来体现、满足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永远让消费者围绕在自己产品的周围,记者以为这才是较高明的营销,是营销的王者之道。例如,茅台酒一直被市场追捧,是白酒行业的老大,霸占着白酒行业的龙头。市场上茅台酒的价格呼呼上涨,但是还是一瓶难购,专卖店、商超中的茅台酒只有样品,没有产品。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谁能买到茅台酒谁就很有“道道”,请客时能够用茅台酒,客人、主人都是皆大欢喜。有的领导更是尤为喜爱喝茅台酒,认为这是一种地位和实力的象征。市场的供不应求,反而让其更加受到追捧。
像茅台酒这样将酒文化做到的营销,在葡萄酒中更为突出。在欧洲,葡萄酒的主流文化就是、浪漫,但是到了,就形同北方桔子到了南方就变成枳子一样,只剩下了高雅。葡萄酒每一口的感觉都不相同,初恋的人可以找到涩涩的醇郁,快乐的人可以品出悠悠的幸福,郁闷的人可以体味甜中带酸的沉醉。法国的拉菲为什么那么贵,却还有那么多的人爱喝?原因也是如此。
不过目前葡萄酒的营销多是针对女人,更是将其中的浪漫、小资情调放大,更是将一瓶好的葡萄酒比喻成“整装待嫁的少女”一般。其营销手段更是将酒文化中的“情、色学”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