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酒名专题。这篇关于《一文认识纳帕谷名庄》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纳帕谷(NapaValley)的葡萄酒历史如同其国家的历史一样,虽然并不悠久,但发展迅速。

1839年,乔治卡尔弗特扬特(GeorgeCalvertYount)在纳帕谷种下酿酒葡萄,开启酿酒之路后,这里的风土潜力开始被人们发掘出来。19世纪70年代前后,查尔斯库克(CharlesKrug)建立了纳帕谷第一座具有商业性质的酒庄。19世纪90年代,180多家酒庄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纳帕谷。随后病害、战争等灾难相继而来,仿佛被打入黑暗之地的纳帕谷葡萄酒业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并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复兴,随之一路登峰,成就了当今知名的纳帕谷产区。

本文介绍几个在纳帕谷拥有重要地位的知名酒庄,带大家感受这个产区葡萄酒的生机和热情。

1.蒙大维酒庄(RobertMondaviWinery)

图片来源:Erikwait

蒙大维酒庄由美国葡萄酒界的传奇罗伯特蒙大维(RobertMondavi)于1966年创建。蒙大维希望创建一座能酿造出世界级精致佳酿的纳帕谷酒庄,但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无异于堂吉诃德(DonQuijotedelaMancha)幻想自己是一位中世纪骑士般不现实。对葡萄酒充满热情的蒙大维先生先后请来了技术精良的酿酒团队,比如沃伦维尼亚斯基(WarrenWiniarski)离任后创立了鹿跃酒窖(StagsLeapWineCellars)。

蒙大维酒庄葡萄园的总面积达到440公顷,每个葡萄园都种植着契合各自园地风土的葡萄品种,但大部分为长相思(SauvignonBlanc)和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喀龙园(ToKalonVineyard)是酒庄最具价值的葡萄园,拥有类型丰富的土壤,以及白昼温和、夜晚凉爽的气候条件,是酿酒葡萄的理想种植之地。

蒙大维酒庄以赤霞珠闻名于世。酒庄酿造葡萄酒以传统的波尔多(Bordeaux)酿造方式为主,采用手工采摘酿酒葡萄,而后的发酵则在不锈钢罐中进行,并用橡木桶中陈酿葡萄酒。蒙大维赤霞珠珍藏红葡萄酒(RobertMondaviWineryCabernetSauvignonReserve,NapaValley,USA)是酒庄的代表作,酒款酒标正中印有RESERVE(珍藏)的字样。

2004年星座集团(Constellation)购下了蒙大维酒庄,但酒庄的酿酒团队和蒙大维精神依然一直伴随着这个酒庄。

2.贝灵哲酒庄(BeringerVineyards)

贝灵哲酒庄由一对德国兄弟雅各贝灵哲(JacobBeringer)和弗雷德里克贝灵哲(FrederickBeringer)创建于1876年,是纳帕谷最古老的酒庄。贝灵哲酒庄的建筑是典型的德国维多利亚(Victoria)时期风格,山墙、石雕和室内木镶板非常精美。

贝灵哲酒庄骨子里有一种旧世界的精神,对风土的重视程度可以媲美勃艮第(Burgundy)。酒庄在酿造葡萄酒时,所有的酿酒技术都围绕着风土环境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贝灵哲酒庄拥有一个建在隧道中的天然藏酒库,该酒库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完工于80年代。

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曾如此评价贝灵哲:在我的品酒生涯中,曾尝过无数堪称世界级佳酿的葡萄酒,很多所谓名庄的表现却让我非常失望,但在贝灵哲这里,我找到了品质非凡、极具代表性的美国葡萄酒。

3.鹿跃酒窖

鹿跃酒窖由蒙大维酒庄首位酿酒师沃伦维尼亚斯基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酒庄的葡萄园根据风土条件的不同,分别种植着赤霞珠、梅洛(Merlot)、雷司令(Riesling)和霞多丽(Chardonnay)。

鹿跃酒窖于1972年开始酿酒,不久后就酿造出了一款惊世佳酿1973年鹿跃酒窖23号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StagsLeapWineCellarsWarrenWiniarskiEstateCask23CabernetSauvignon,NapaValley,USA)。在1976年5月24日的知名巴黎审判盲品中,这款23号桶击败了来自木桐酒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和侯伯王庄园(ChateauHaut-Brion)的葡萄酒,荣膺桂冠。作为酒庄的代表之作,23号桶的辉煌不止于此。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美国时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WilsonReagan)在白宫设宴招待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Gorbachev)时,便采用了鹿跃的23号桶葡萄酒;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ElizabethII)庆祝里根总统纪念日时,也以此酒助兴。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一文带你认识波尔多61大名庄酒酒标


1855年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分级制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视为圣经,许多葡萄酒的爱好者对波尔多酒庄的认识都以此为参照物。

1855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来自法国各省和世界各地的名优产品云集一堂。当时,法国正值拿破仑三世当政,三世国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波尔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让全国的葡萄酒都来参展。于是,他请波尔多葡萄酒商会筹备一个展览会来介绍波尔多葡萄酒,并对波尔多酒庄进行分级。这可无异于去捅一个马蜂窝,因为那些酒庄个个都很自以为是,然而博览会的胜出者只能有一个。于是波尔多商会责成葡萄酒经纪人公会制定分级表,将所有酒庄分为五级。

葡萄酒经纪人公会接到任务后马上行动。他们从过去50年在市场上售卖过的葡萄酒里(波尔多左岸),找出了60家酒庄,然后分成五级,这个排名根据的是葡萄酒的市价和它们的长期品质。因为波尔多人临时才决定参展,葡萄酒经纪人公会只好用最直观的方法来完成任务。

这份临时的小结报告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成了一份创始文件。这就是《1855年波尔多红酒葡萄酒分级文件》的来龙去脉。这份遗嘱般的文件在150年里只做过两次调整佳得美庄园(ChteauCantemerle)很快被加入五级酒庄的行列,而木桐酒庄则在一百多年后从二级酒庄成为一级酒庄,从而形成了现在世所共知的五大名庄。

所以现在波尔多列级名庄(GrandCruClasse)共有61家:5家一级酒庄、14家二级酒庄、14家三级酒庄、10家四级酒庄、18家五级酒庄。





解密纳帕谷赤霞珠


纳帕谷(NapaValley)是世界闻名的美国葡萄酒产区,它是美国第一个农业保护区(AgriculturalPreserve),也是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的第一个法定种植区(AmericanViticulturalArea,简称AVA)。从19世纪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到如今的名满天下,纳帕谷的葡萄酒产业在不到两百年的发展中就能取得如此成就,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这一品种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今天,小编便带大家一起来探索纳帕谷赤霞珠。

一、纳帕谷赤霞珠的崛起

1876年,莫里斯埃斯蒂(MorrisEstee)创建了赫吉赛德酒庄(HedgesideVineyards),这或许是最早在纳帕谷种植赤霞珠并用它酿制红葡萄酒的酒庄。时间轮转至100年之后的1976年,巴黎审判(TheJudgmentofParis)正式让纳帕谷赤霞珠葡萄酒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这场盲品会上,来自美国加州的葡萄酒和法国波尔多(Bordeaux)及勃艮第(Burgundy)的名酒一同参与评选,最终在红葡萄酒的比拼中,鹿跃酒窖(StagsLeapWineCellars)的赤霞珠红葡萄酒一举打败了参与评选的波尔多顶级酒款,获得了盲品会的最高分。

这次品鉴会向世人展示了纳帕谷赤霞珠也拥有比肩甚至超越法国顶级葡萄酒的实力,同时还打破了人们对加州葡萄酒的固有偏见,树立起了新世界葡萄酒对自己的认知。纳帕谷的葡萄酒行业从巴黎审判之后正式开始了新篇章,酒庄的数量从当初的十几家一跃增长到现在的数百家。

如今,在克里夫雷迪酒庄(CliffLedeVineyards)、路易斯马提尼酒庄(LouisM.Martini)、佳慕酒庄(CaymusVineyards)、柏里欧酒庄(BeaulieuVineyard)、银橡木酒庄(SilverOakCellars)、蒙特莱那酒庄(ChateauMontelenaWinery)和杜克霍恩酒庄(DuckhornVineyards)等名庄的影响下,纳帕谷的葡萄酒也越来越受国际市场关注,酒评家的高分评价和消费者的追捧更是这个产区实力的证明。

二、纳帕谷的赤霞珠种植优势

纳帕谷赤霞珠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卓越的风土条件。赤霞珠适宜在阳光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以帮助果实缓慢成熟。加州整体较为炎热的气候加上纳帕谷独特的气候特征营造了极佳的赤霞珠种植环境。纳帕谷长约50千米,但宽只有5千米,产区东侧是瓦卡山(Vaca),西部是梅亚卡玛斯山脉(Mayacamas),太平洋带来的雨水对这里影响不大。

清晨从圣帕布鲁湾(SanPabloBay)飘来的雾气又起到了调节作用,给炎热的气候带来了一丝凉爽,这能赋予葡萄更清爽的酸度,有利于发展出更丰富的风味。同时,纳帕谷的部分子产区,如豪威尔山(HowellMountain)和阿特拉斯峰(AtlasPeak)则有着更高的海拔,这些位于山丘上的产区昼夜温差较大,有助于减缓葡萄成熟速度,保留果实的酸度。

同时,纳帕谷丰富的土壤类型也给赤霞珠的种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些土壤排水性佳、肥力低,有助于在生长季节集中营养物质,帮助葡萄更好地成熟并发展出更为凝练的风味。此外,独特的火山土赋予了葡萄酒别具一格的泥土和尘土风味,增添了酒款的复杂度,构成了纳帕谷赤霞珠葡萄酒区别于其他新世界酒款的一大特色。

三、主要产区和风格特点

赤霞珠是纳帕谷当之无愧的红葡萄品种之王,其产量占纳帕谷总产量的40%,总产值更是占据纳帕谷总产值的55%。可以说,赤霞珠遍布纳帕谷的每一个角落,根据葡萄园和风土条件的不同,这里的赤霞珠葡萄酒也展现出多样的风格特色。

1.山谷产区

如果你喜欢风格丰富精致、以果味为主导的赤霞珠葡萄酒,那产自纳帕谷山谷部分AVA子产区的葡萄酒一定能满足你的期待。这些葡萄酒在它们最初的十多年里便能展现出许多不凡之处蓝莓、成熟李子、黑樱桃、甘草、摩卡咖啡、紫罗兰和薄荷等丰富的香气,圆润的口感,精致的风味,完美融合的单宁;经过15年左右的陈酿之后,这些葡萄酒又能发展出更为甜美的陈年风味。

从纳帕谷北部一路向南,位于山谷地区的子产区主要有卡利斯托加(Calistoga)、圣海伦娜(St.Helena)、卢瑟福(Rutherford)、奥克维尔(Oakville)、扬特维尔(Yountville)、鹿跃区(StagsLeapDistrict)、橡木海丘区(OakKnollDistrict)、库姆巴斯维拉(Coombsville)和卡内罗斯(LosCarneros)。

其中,奥克维尔是纳帕谷的中心地带,赤霞珠是这里的明星品种,这里聚集了作品一号酒庄(OpusOneWinery)、蒙大维酒庄(RobertMondaviWinery)和格鲁斯酒庄(Groth)等一大批名庄。鹿跃区常被称为谷中谷,出产了一些世界顶级的赤霞珠葡萄酒,在1976年一战成名的鹿跃酒窖赤霞珠便是产自这里。

而提到卢瑟福产区,就不得不提美国著名酿酒师安德烈切列斯切弗(AndreTchelistcheff)的那句卢瑟福的尘埃(Rutherforddust)成就了伟大的加州赤霞珠,这句话中的卢瑟福的尘埃指的便是葡萄酒中源自于土壤的尘土气息,正是这种清新优雅的风味让卢瑟福产区的佳酿脱颖而出。

2.山坡产区

如果你更偏爱风格奔放、更具结构感、带有烟熏和矿物质风味的赤霞珠葡萄酒,那这些位于山坡上的AVA子产区出产的葡萄酒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产区内更大的温度变化使得出产的葡萄果实颗粒更小,造就了更为凝练的颜色和单宁,出产的葡萄酒散发着黑醋栗、黑樱桃、野生莓果、洋茴香、浓咖啡、雪茄盒和鼠尾草等芳香,风味更显质朴,矿物质气息和泥土感更为鲜明,单宁坚实。由于更高的单宁含量,这些葡萄酒在经过5-10年的陈年之后会变得更为柔顺易饮。

钻石山(DiamondMountain)、泉山区(SpringMountainDistrict)、维德山(MountVeeder)、野马谷(WildHorseValley)、阿特拉斯峰、智利谷区(ChilesValleyDistrict)和豪威尔山等都是位于纳帕谷山坡地区的主要子产区。

其中,维德山是纳帕谷位于山坡上的子产区中唯一一个与卡内罗斯接壤的,受到来自圣帕布罗湾海风的影响,得以保持凉爽的气候,赤霞珠是这里最重要的葡萄品种,约占整个产区种植面积的64%。阿特拉斯峰是纳帕谷海拔最高的子产区,这里虽是以仙粉黛(Zinfandel)而闻名,但也出产了一些具有波尔多风格的赤霞珠混酿葡萄酒。

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加上几代纳帕人的辛勤耕耘,造就了大名鼎鼎的纳帕谷产区和广受追捧的纳帕谷赤霞珠佳酿。昨日的曲折与奋进,今天的成功与进取,相信纳帕谷赤霞珠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一文带你认识葡萄酒风土


当我们在谈论葡萄酒时,常常会提到一个词风土(Terroir)。很多人都认为风土相当重要,那么,风土究竟指什么?这个概念是如何诞生的?又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什么是风土?

风土一词源于法语,这个词的词根Terre在法语中是土地的意思,但如今它所指代的范围远不止土地,而是包含了一系列造就某个指定地点独特环境的所有自然因素,即:气候、天气、盛行风、降水、河流等水域、地形、地貌、海拔、地理位置、温度、阳光、土壤和周围植被等。

尽管风土一词与葡萄酒的联系最为紧密,但也常常会用于油、茶、咖啡等各农产品生产行业。在葡萄酒的世界里,风土指葡萄藤及其果实生长的自然环境。

风土的概念如何诞生?

风土的概念来源于本笃会(Benedictine)的僧侣。在历史上,他们将黑皮诺(PinotNoir)和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带到法国勃艮第(Burgundy),并对葡萄的种植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精细的研究,对种植地作了细致的划分。如今,勃艮第以出品世界顶级葡萄酒而闻名,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旧世界看中风土以及其对葡萄酒的影响不无道理。欧洲的产区分级系统也可以说是基于风土的概念,比起葡萄,更强调种植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旧世界葡萄酒的酒标上往往会标注葡萄园、村庄和产区等,而不是标注葡萄品种。

风土为什么如此重要?

事实上这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因为部分人认为风土并没有传统上认为的那么重要,尤其是在新世界国家。一些新派酿酒师认为比起风土,酿酒工艺(包括发酵、陈酿和装瓶等方面采用的工艺)才是决定葡萄酒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当然,随着现代酿酒技术的发展,后天的加工、处理在最终成酒品质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就大部分人来说,风土的重要性依旧无可比拟。

我们都知道在凉爽和温暖气候下出品的葡萄酒会具有不同的特征,单单是气候就已经可以造就葡萄酒的不同风格,而葡萄生长的环境当中还有许多影响因素:海拔影响整体温度,进而影响果实的成熟速度;降雨影响了果实生长的大小;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排水性、持水力和肥力,这也会赋予果实截然不同的品质如果将风土所囊括的每一个方面都纳入考虑,不难想象,风土对葡萄酒风格与品质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纳帕谷三大葡萄品种概览


众所周知,纳帕谷产区是全美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那里风光旖旎,盛产美酒,曾被人比喻成葡萄酒爱好者的迪士尼乐园。可是你知道纳帕谷三大最出名的葡萄品种吗?

毋庸置疑,坐落于加州的纳帕谷(NapaValley)是美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它有着迷人的阳光、清凉的海风和优质的美酒。因此,曾经有人将它比作葡萄酒爱好者的迪士尼乐园。如果你曾去过纳帕谷欣赏风景并品尝美酒,那么可能就会对纳帕谷最著名的三大葡萄品种有所耳闻。本文将会对纳帕谷的三大葡萄品种霞多丽(Chardonnay)、梅洛(Merlot)和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作出简要介绍。

1、霞多丽

在整个纳帕谷产区,霞多丽种植面积共计2,588.8公顷,占纳帕谷葡萄园种植总面积的15%,每吨均价约为2,952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503元)。在纳帕谷三大葡萄品种中,就风味多样性而言,霞多丽可以为酿酒师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在酿造霞多丽葡萄酒时,既可以使用不锈钢罐、旧橡木桶,还可以使用美国或法国橡木桶。此外,酿造霞多丽葡萄酒既可以采用搅桶(Battonage)的方法,又可以使用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Fermentation)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会酿造出风味不同的霞多丽葡萄酒。

图片来源:thechardonnaysymposium

因此,不同酿造方法酿造的霞多丽葡萄酒风格各异,有的口感清新优雅,有的果味浓郁,有的散发着奶油的气息,有的带着浓浓的橡木风味。霞多丽喜好凉爽的气候,如果山区葡萄园气候凉爽,就能出产风味浓郁的霞多丽葡萄。

2、梅洛

在21世纪初期,梅洛葡萄酒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葡萄酒之一。那时候,各种聚会场所、酒吧还有饭店,梅洛都受到人们的青睐。但这种情况在2004年遭受重大转变。当年,一部名为《杯酒人生》(Sideways)的电影上映,受到热捧。影片中主人公迈尔斯(Miles)对梅洛葡萄酒嗤之以鼻,认为它不值得品尝。此后,梅洛葡萄酒的销量也因此遭受了重创。

图片来源:VinePair

10座不能不去的纳帕谷著名酒庄


美国加州纳帕谷(NapaValley)以出产世界优质的葡萄酒和一望无际的葡萄园而著称于世。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葡萄酒生产商,或者你想成为一名葡萄酒进口商,那么纳帕谷都是你不可错过的绝佳胜地。除了先进的酿酒工艺、琳琅满目的各色葡萄酒外,这里还有一些融园林设计、建筑艺术于一体的酿酒厂。在学习技术和采购产品之余,你还可以去一些酒庄进行参观、品酒。本文中提到的10家葡萄酒厂,无论是建筑、园林,还是历史、艺术,都是纳帕谷酒庄中的佼佼者。如果你有幸来到纳帕谷,千万不能错过这10家酒庄。

1、库乐托酒庄(TheKuletoEstateWinery)

这家酒厂只提供旅游预订服务,你可以来这里品尝优质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霞多丽(Chardonnay)、桑娇维塞(Sangiovese)、西拉(Syrah)和仙粉黛(Zinfandel)葡萄酒。酒厂的主人帕特库乐托,还会负责向你介绍海湾地区最好的餐馆。

2、比尤利酒庄(TheBeaulieuVineyard)

这是加州酿酒和葡萄种植产业历史上的创新典范,比尤利(Beaulieu)酒庄引入橡木桶成熟时曾在业界一度引起轰动。这家酒庄不断努力开发他们在纳帕谷的酒庄事业。

3、赫斯精选酒庄(TheHessCollection)

赫斯精选酒庄能够在纳帕谷众多酒厂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其拥有奢华的珠宝和优秀的产品,还因为它有着超强的吸引力。在这家酒庄里,你不仅可以品尝到高品质的赫斯葡萄酒,还可以尽情地欣赏酒庄的艺术画廊。

4、香东酒庄(DomaineChandon)

香东葡萄园以出产顺滑的起泡葡萄酒和香槟闻名于世,我最喜欢的作家和其他许多葡萄酒爱好者都非常喜欢这个酒庄的葡萄酒。香东餐馆星辰(toile),在2009年8月获得了《葡萄酒观察家》杂志最佳精品餐馆(theBestofAwardofExcellence)评选活动的冠军,此外还接连获得许多其他荣誉。

5、青松岭酒庄(PineRidgeWinery)

为了开发优质的产品,这家酒庄一直非常关注可持续发展农业。酒厂提供旅游服务,包括葡萄园、生产设施、陈放葡萄酒的酒窖及一个私人酒窖。在这里,你还可以尝试着搭配奶酪品尝葡萄酒。

第一次游纳帕谷?这些酒庄千万别错过


相信首次计划去纳帕谷(NapaValley)游玩的旅客都会有这样一个困惑:如何从拥有400多家酒庄的著名产区中挑选出自己要参观的酒庄呢?今天小编将推荐10家纳帕谷最值得参观的酒庄供您参考。

1.史特林酒庄(SterlingVineyards)

图片来源:SterlingVineyards

史特林酒庄由彼得纽顿(PeterNewton)和妻子淑华纽顿(ShuhuaNewton)(原名林淑华,是林则徐的后人,婚后改用夫姓)共同创建。纽顿夫妇俩一手打造了史特林酒庄,将它从无名小卒提升到大财团出资收购的对象。经两次转手后,酒庄现由英国饮料公司迪阿吉奥(Diageo)所有。

如果说去纳帕谷是为了观景,那就一定要去史特林酒庄看看。酒庄坐落在卡利斯托加(Calistoga)地区,拥有一个高达300英尺的空中缆车,乘坐缆车可以观赏到整个葡萄酒产区的全景。参观酒庄无需提前预定。

2.蒙大维酒庄(RobertMondaviWinery)

蒙大维酒庄是美国最重要的酒庄,由罗伯特蒙大维(RobertMondavi)创立于1966年。罗伯特蒙大维先生是美国葡萄酒业的传奇人物,他为美国带来不锈钢桶、法国橡木桶等先进设备以及低温发酵、自然种植方法等多种先进技术。蒙大维酒庄还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生产了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干红葡萄酒,让世界酒坛看到了纳帕谷的潜力。

对于纳帕谷的游客来说,蒙大维酒庄是一个完美的休息和放松之地,在这里你可以舒服地坐在室外,吹着纳帕谷的晚风,边品酒边欣赏纳帕谷的晚霞。去蒙大维酒庄参观无需预约。

3.贝灵哲酒庄(BeringerVineyards)

贝灵哲酒庄由一对德国兄弟雅各布贝灵哲(JacobBeringer)和弗雷德里克贝灵哲(FrederickBeringer)创建于1876年,是纳帕谷地区最古老的酒庄之一,现已成为了纳帕谷地标式的建筑。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曾如此评价贝灵哲:在我的品酒生涯中,我曾尝过无数堪称世界顶级佳酿的葡萄酒,很多所谓著名酒庄的实质表现让我非常失望,但在贝灵哲这里,我找到了品质非凡、极具代表性的美国葡萄酒。

在贝灵哲酒庄,你可以去莱茵河屋(RhineHouse)的珍藏品鉴吧品酒,你可以在室外享受阳光和清新的空气,酒庄还会为你的品鉴提供一大盘的奶酪和坚果。参观酒庄无需预约。

4.卡内罗斯酒庄(DomaineCarneros)

卡内罗斯酒庄以采用传统法酿制的起泡酒而闻名。酒庄的建筑为一座完工于1989年的法式城堡,它是仿造法国香槟(Champagne)区的历史性建筑德拉马克特瑞城堡(ChateaudelaMarquetterie)所建的。参观卡内罗斯酒庄时还可参观酒庄的制酒区,了解起泡酒的酿制方法。

卡内罗斯酒庄处于地势稍高的坡上,向下可以看到高低起伏的丘陵地,配上密密麻麻的葡萄藤,非常赏心悦目。而在酒庄外面的阳台上,可以坐着边喝酒边看风景边聊天。每年一月到三月的芥末花季也是这一带风景极好的时候,从卡内罗斯酒庄再往山上开一些,就可以看到一片片的芥末花海。参观酒庄一定要先预约,最好也预约一个在梯田上观赏风景的长椅。

5.维沙托酒庄(V.Sattui)

维沙托酒庄是一个意大利风格的酒庄,由意大利移民维托里奥维沙托(VittorioSattui)于1885年在旧金山创立。1975年,酒庄迁至纳帕谷,继续酿制低产高质的葡萄酒。维沙托酒庄出产的葡萄酒绝不在其他任何商店或餐馆出售,仅在酒庄出售。所以想要将维沙托酒庄的佳酿带回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酒庄参观。

维沙托酒庄古老砖石结构的外墙上密密地爬满了常青藤,建筑的外面是绿草如茵的草坪;酒庄内部如同电影中的酒肆:昏黄光线的酒店里,老式的木质天花板、柜台和木地板,几百人的喧闹嘈杂,各式语言的谈论,空气中飘荡着微醺的醉意。店里售卖的酒庄特色酒共超过40种,如果算上各种鸡尾酒(Cocktail),应该有上百种了。参观酒庄无需预约,但若需要配餐或独立品酒室则需预约。

一文带你认识贵州酿酒的历史特色


贵州酿酒历史悠久,但在很长一定历史时期内,贵州酿酒始终包含着浓重的民族风格,并体现出一定的乡土特色。唐宋以来,著名的咂酒就广泛流行于贵州全境。

咂酒,又名钩藤酒(或作钓藤酒)、也叫咂嘛酒、芦酒,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通用的种独特酒类。咂酒的分类有很多,但总的说来,是采用粳米来或麦粟等杂粮为原料,用土法酝酿而成。

在酿酒过程中,不进行压榨和过滤,酒汁与酒糟始终保留在同一容器内,密封不动。其饮用方式则更为有趣,人们使用空心直管,插入酒器内,用嘴吸引。所用吸管取自天然植物,有藤管、竹管、芦管(荻管)等等。

唐人房千里在《投荒杂录》中曾记载了鄂湘川黔交界区的钩藤酒:饮以咂酒,盖亲而近之之意,此犹蛮俗也。咂酒者,以蜀秫和麦酿之,临饮则分受于尺许高之小坛内,注令满,设于庐舍之中。预截细竹一枝,约三尺许,通其节,插竖坛上,旁列一盅,用盛新汲之水。客毕至,主人以器挹水注坛,乃让齿德尊者,先就坛饮,于竹上咂之。水尽则益,以酒尽为度。由于酒汁与酒槽混合在一起,只有采用不断加水的方法,才能将酒液吸尽。这种饮用方式,构成了咂酒独有的特色。

宋人朱辅《溪蛮丛笑》中记载了贵州与湖南交界处的钓藤酒,书中这样记述:钓藤酒,酒以火成,不醡不篘,两缶东西,以藤吸取,名钓藤酒。可以说,唐宋时期,钓藤酒曾经是贵州居民主要的饮用酒,属于较为原始的发酵酒。

咂酒模式在贵州流行了很长时期,直到清代,尽管贵州酒类产品已经极大丰盛,然而在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内,咂酒仍然触目可见。陆次云《峒溪纤志》卷中记载:咂酒,一名钩藤酒,以米杂草子为之,以火酿成,不篘(不酢,以藤吸取李宗瞄《黔记》卷一也记载:咂酒,一名重阳酒,以九日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以草塞瓶颈。临饮,注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草内吸之,视水容若干征饮量。苗人富者,以多酿此为胜。从酿酒工艺来看,清代的咂酒比起唐宋时期并无多大改观,土法酝酿,千年如旧;而吸饮之法更是维持不变。尤其是苗族居住区,大家始终把咂酒当作民族传统。

明朝时期,贵州酿酒业有了大幅度变革,烧酒、黄酒、葡萄酒以及配制酒,当地都能生产,加上贵州土有的咂酒、女酒、窨酒、刺梨酒,酒类品种大为丰盛。但有明一代,呼声最高的酒类还是黄酒,贵州人通称为春酒。

明万历年间,帅机出任贵州思南知府,汤显祖就为之写下了《春酒篇寄帅思南》一诗:黔中徼外若椒兰,何如汉暑老祠官。眼中人物怅春杯,定解春池倒载回。况复南中多酝法,无事东朝给酒媒。诗中提到贵州的酿酒方法就有许多种。明人谢三秀在贵州也写下了《城南江亭学使壁哉韩公邀同参知大函》一诗,诗中有云:空亭留讌言,山床压春酒。直到清朝时期,春酒在贵州仍然控制着一定规模的市场,田雯为官此地,就留有我唯一看一回醉,消尽瓶中曲米春的诗咏(见《贵州通志》卷四五)。

明清时期,贵州的特色酒品常见于当地诗文之中,如明人高鉴《凌元词》云:仿佛如梦还如昨,葡萄满瓮醅初泼。由此可知贵州境内有酿葡萄酒者。李宗昉《黔记》卷二载诗云:黔山权当子云亭,从游愿载侯芭酒。此见侯芭酒一名。同书卷三又记载:谚云,清平豆腐杨老酒,黄丝姑娘家家有。看来,杨老酒也曾盛行一时,不然不会流行于民谚俗语之中。

到了清朝中期,贵州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酿酒业为之空前高涨,长期在低谷徘徊的贵州古酒,一跃而进入中国名酒的前列,实现了历史性的突变。传统的贵州古酒以及新创的大曲烧酒都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同南方各省相似,清代贵州也流行女酒,这是陈酿时间极长的一种黄酒。张澍《续黔书》卷六记载:黔之苗育女数岁时,必大酿酒,即滤,候寒月陂池水竭,以泥密封瓮瓶,置于陂中,至春涨水满,亦复不发。俟女于归日,因决陂取之,以供宾客。味甘美,不可常得,谓之女酒。在当时人心目中,偏远的贵州女酒深藏不露,求索难得,似乎比绍兴的女儿酒和广东的女酒更有魅力。

贵州还出产风格别样的窨酒,色泽红艳,香气逼人,堪为黔中名品。窨,指地下土窑,专供陈酿酒液之用。《续黔书》卷六记载:又有窨酒,色红碧可爱。余初至黔,饮之。经日头热涔涔,后畏之如云白钩吻。问诸人,言此酒用胡蔓草汁溲也。胡蔓草是一种有毒的藤科植物,少量放入酒中,可以增加酒的力量.在贵州各乡社的聚会中,窨酒也是珍贵的饮料。《黔中曲》有云:迎神一曲鸣铜鼓,窨酒满斟倒接罼。可见,饮用窨酒的场合也很热闹。

在李汝珍《镜花缘》第96回中,列有清代名酒55种,其中就有贵州苗酒和贵筑县夹酒二品。这两种酒都是贵州驰名巳久的上乘佳酿。

苗酒又成黑糯米酒,是都匀府及所属惠水县一带苗族同胞的珍贵名酒。此酒选用苗家农业特产黑糯米为原料,采用苗族传统酿酒法进行酿造,酒精度较低,但酒味甜酸爽口,醇香甘美,其酒色红亮生光,晶莹透明。明人葛一龙《昨日》诗晚从晴处宿,暖酒醉苗歌中提到的暖酒,很可能就是这种黑糯米酒,到清代时,苗酒之美已是海内共知。

《贵州通志》卷十五《物产志》记载都匀府:苗酒,出府属,色红而味醇厚。苗家自古视苗酒为绝品,按其族规,不得向外族人传授,故而几百年间,非苗族嫡系,无人知其酿造工艺。酒匠神工,多方求之而不得。直到近十几年,苗酒秘方始有流露。

夹酒最早产于贵筑县,据李宗昉《黔记》卷一记载:夹酒,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这里提到的白酒,指黄酒,系用江南酿酒术语。夹酒最初称为甜酒酿,是当地出产的一种低度黄酒,酒虽香而易酸败。

清代时,高酒度的烧酒已在贵州广泛流行,贵筑人便将优质烧酒与甜酒酿进行多次勾兑,最终配制出闻名于世的夹酒。夹,两酒掺合之意也。旧日贵筑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夹酒里面兑烧酒,夹黄酒儿多醉人。夹酒用黄酒勾兑烧酒之后,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橙红色泽,酒体协调,酒力增厚,别有一番高爽气味。

当然,清代贵州酿酒业的最高成就还是烈性烧酒的酿造。自清初以来,外地酒工多下黔中,纷纷看中贵州的地理环境,与当地人相配合,终于生产出举世所瞩的贵州烧酒,令天下饮人为之瞠目。

在贵州烧酒中,首屈一指者必属茅台无疑。茅台酒最初酿成于仁怀城西的茅台村,名曰茅台烧,又称茅台春。道光《遵义府志》卷十七《物产志》记载:黔人又通称大曲酒,曰茅台烧。吴振棫《黔语》记载说:滨河土人,善酿茅台春,极清冽。这是最早见之于史籍的茅台酒。

《遵义府志》始纂于道光十八年,历时三年完成,成书48卷,80余万字。按吴振棫(17901870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丰初年在贵州活动,升任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可以这样说,有正规史书记载的茅台酒,活跃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在此之前,茅台酒已经问世,但并没有被史家载录。

茅台村滨临赤水河畔,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孕育茅台酒提供了天然场所。当然,茅台酒的主要优势还在于酿酒方法的精妙。酿制茅台酒要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这种高温曲,即当地人通称的白水曲。

《遵义府志》卷十七《物产志》记载: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茅台酒的用曲量多于原料量。用曲多,发酵期长,酒质也就相对提高。清代的茅台酒始终采用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的工艺,当时有加沙的方法。

《续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工艺时这样说道:先煮料相曲,纳入地窑,满月后出窑,蒸之烤之,再回窑,再蒸,称为回沙;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沙,指用于酒料的粮食,生沙是指生粮,加沙意为加料,回沙则是再次进行发酵和蒸馏。近代酿造茅台酒,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然而多次下曲、多次蒸馏的原有模型却始终保留下来,构成茅台酒的传统风格。

茅台酒起初由村民酿制,后来出现了一批专业性的酿酒作坊,才使得茅台酒逐步优化,而且产量也大幅度提高。据道光《遵义府志》记载,当时茅台烧坊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嘉庆年间的大和烧坊、同治年间的成义酒坊、荣太和烧房,都曾稳执牛耳。这些酒坊在发展茅台酒的历史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总之,古代贵州的酿酒业经历过段缓慢的发展历程,到明清时代方才进入高潮。众多的酒种,优良的酒质,博得了世人的赞赏,也为近代贵州酒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贵州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深深地凝结在古代美酒中,并且永远流芳于后世。

纳帕谷葡萄酒旅游攻略


近年来,随着葡萄酒的普及,葡萄酒旅游概念也逐渐加温。不少葡萄酒进口商、经销商、旅行社都推出了葡萄酒产区游。这些产区游大多以法国为目的地,反映了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各位可能不知道,产区游和酒庄游的起源地并不是法国等欧洲传统葡萄酒产地,远隔重洋的加州才是葡萄酒旅游兴起的地方。

著名的1976年巴黎盲品会上,来自加州纳帕的赤霞珠击败法国一级酒庄,由此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消费实力为后盾,葡萄酒旅游逐渐兴起。纳帕葡萄酒也从免费提供品尝逐渐开始收费,所以,现在纳帕谷几乎找不到可以免费品尝的酒庄,不过大部分酒庄收取的品尝费用都不贵,如果游客买酒,酒庄通常会在酒款中扣除品尝费用。

纳帕市位于旧金山湾背面,和旧金山市区隔海湾相望,大约40英里车程。中国游客可直飞旧金山机场,北京到旧金山大概12小时。也可以从其他城市飞到更近的奥克兰机场,奥克兰机场以北美短途航线为主,往往有价格优势。从机场出发到纳帕最方便的是租车自驾,实际上,到加州你会发现没有车寸步难行,驱车大概一小时可到纳帕,到达最北端的Calistoga则需要2小时左右。另一种方式是报名产区旅游团,当地的葡萄酒旅游公司会提供包括餐饮、娱乐在内的多种组合,这是最省钱省力的方式。还有第三种方式,乘坐当地公用交通工具Shuttle直接到产区,但下车后你会发现依然要选择前两种。

从纳帕市沿29号公路向北,不到30英里的土地上遍布葡萄园,自南向北依次是OakKnoll、Yountville(Stagsleap)、Oakville、Rutherford、StHelena和Calistoga等产区,再向北越过山脊就是索诺马县的葡萄园。

对于喜欢游玩的朋友,本文强烈建议先去最北的Calistoga,这里不但有Geyser等优质酒庄,更有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如豪华宾馆、温泉、游乐场、葡萄酒Spa,用餐也尽量在这里,沿途适合中国人吃的餐馆不多。

驱车南下,便来到了StHelena小镇,大名鼎鼎的Beringer酒庄就在这。镇上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店,有趣的是,连服装店里都会摆几瓶葡萄酒。Beringer是一定要去的酒庄,游客不需预约,可直接购票品尝或者游览,工作人员会详细介绍酒庄历史、荣誉、带领参观酒窖、葡萄园等。在酒庄还可以尝到一些平时只有会员才能购买的限量款葡萄酒,如果你懂一些葡萄酒知识,酒庄人员还会很高兴和你多喝两杯。

Rutherford虽然不像邻居Oakville那么耀眼,但也聚集了众多膜拜酒庄,这里出产的赤霞珠堪称纳帕最饱满、最有力量的典范。

Oakville同样是膜拜酒庄的摇篮,单是分列河谷两侧的啸鹰和哈兰两座酒庄就足以傲视四邻,遗憾的是,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没有预约到哈兰庄拜访的机会,而啸鹰则是不接受拜访的。游客大都会选择去另外两个酒庄,罗伯特蒙大维和作品一号。罗伯特蒙大维是非常现代化的酒庄,建筑华丽,旅游设施齐全。有趣的是,它和Beringer本是一家,后来蒙大维先生出走才有了今天这座酒庄。

再向南,最出名的就数鹿跃酒庄(StagsLeapWineCellars)了,它便是当年击败波尔多一级酒庄木桐的元凶。相隔不远还有另外一家叫做StagsLeapWinery,容易混淆,据说现在已经属于同一个主人。鹿跃酒庄现在也很少接受预约,倒是StagsLeapWinery对游客更热情一些。

OakKnollAVA位于纳帕市的郊区,由于更靠近海湾,气候相对其他产区凉爽许多,是纳帕谷早熟葡萄品种的重要来源之一,如Trefethen酒庄生产的长相思和霞多丽都有很高的品质。

游客出行最关心吃住行。吃的方面恐怕不得不适应经常吃面包、Pizza的生活,产区内适合亚洲人的饮食不多,纳帕市和Calistoga的商业区有一些不错的日本餐馆。住宿则很方便,既可以选择当地宾馆,也可以住在一些酒农家中。中国驾照在加州可以通用,不需要翻译公证云云的东西,所以会开车的大可以在家租好车到机场直接提车走人。不能开车的建议直接报旅游团,经济实惠。

纳帕谷夏日葡萄酒旅游指南


原先因为法语是第一外语,所以我较多走访欧洲产区,不过随着欧洲申根旅游签的繁琐要求和期限的收紧。我夏日年假的安排,很自然地被引导到了这北美最知名葡萄酒产区-纳帕谷。

由于酒庄分布较散,大都在郊野乡里,美国又是车轮上的国家,路网发达,油价便宜,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没有高速费,所以自驾游成了我的首选。发达而充分竞争的租车公司网络分布各地,便利且费用合理。

飞机降落旧金山机场,大部分租车公司在机场有分店,我直接约在机场提车,设置好事先在国内购买的带美国地图的中文GPS,直奔旅店。由于来访纳帕谷的游客众多,当地旅店价格偏高,所以紧邻的索诺马郡(SonomaCounty)成了我的住店选择区。

说到交通,在顺畅情况下,驾车一小时左右就能从旧金山市区开到纳帕谷。不过一些高峰时段,旧金山出来的道路堵车也是常见,所以在时间上要准备好提前量。

纳帕产区,作为美国最著名产区,在世界葡萄酒版图中,是公认的新世界顶尖产区,近年来整体品质和价格都在继续上行,有精品化趋势。纳帕谷销售额占加州的百分之二十,不过产量仅占加州的百分之四。

纳帕谷东面是瓦卡山(VacaMountains),南面是圣帕布罗湾(SanPablobay),西面和北面是梅亚卡玛斯山(MayacamasMountains),整个谷地从南到北长约四十八公里。

酒庄在纳帕谷分布众多,时间有限,选择酒庄就成了很多游客较为茫然的问题。我这次出行因为也是首次走访纳帕,所以事先安排时选了较有代表性的三家,当地的标杆酒庄-罗伯特蒙大维,历史悠久的酒庄-Beringer,还有带领纳帕扬名世界的高端酒庄-鹿跃酒庄。纳帕的酒庄有些需要预约,而这三家在开放时间内,对无预约的散客也是正常接待。

1.罗伯特.蒙达维酒庄(RobertMondaviWinery)的创始人罗伯特.蒙达维,是纳帕谷酒界的教父,他对加州,乃至美国葡萄酒行业的推动以及国际声誉的建立,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年前他虽已过世,可酒庄在加州依然有着标杆地位。

酒庄建筑采用的是Missonstyle的建筑风格,极具设计感,细节也颇为讲究,是典型的加州北部风格。

酒庄给我安排的参观路线,依旧是葡萄园,再是酿酒区,然后是酒窖和品酒室,最后是纪念品区,品尝后有兴趣的话,还可直接购买葡萄酒,当然还有丰富的葡萄酒周边产品,适合作为酒庄旅游的纪念礼物。

酒庄人员的待人接物,让我能明显感觉到专业和热情。而且酒庄在葡萄酒旅游方面的开发做得非常成熟,很值得国内酒庄的借鉴。

罗伯特.蒙达维酒庄为我准备了4款能代表酒庄实力和风格的酒。品鉴后,很明显还是新世界主导风格,不过能感受到,在向细腻路线发展的趋势,而且橡木桶的使用也越发恰当。自从现任酿酒师吉娜维芙.詹森入驻酒庄后,酿酒风格有了明显转变。

2.贝灵哲酒园(BeringerVineyards)作为纳帕谷最早的还在继续运营的酒庄之一,历史可追溯至130多年前。2001年,酒园成功入列受美国政府保护的《国家历史遗迹》(NationalRegisterofHistoricPlaces)。建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地下酒窖,长约1200英尺,是当年华工手工凿挖出来的,这也是华工为当时纳帕葡萄酒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佐证。

一文带你重新认识“老藤”葡萄酒


判断葡萄酒品质的依据有许多,例如勃艮第(Burgundy)葡萄酒以葡萄田等级(特级田﹑一级田等)作为品质的参考,而意大利葡萄酒酒标上的Riserva或Superiore等字样则会告诉你这款酒在装瓶之前经过更长时间的陈酿,风格会更加优雅。不过,这些品质指标只是冰山一角。

打开电商网站的酒款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对葡萄酒的具体描述,不同的产区由于法律的不同,对葡萄酒的品质判断也有不同的依据。但是,也有一部分通用型的描述语,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老藤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老藤?

无论是美国酒、法国酒还是西班牙酒,老藤(OldVine或法语VieilleVigne)字样都非常常见。老藤,顾名思义就是年纪较大的葡萄藤。那么,多老的葡萄藤才能称之为老藤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葡萄藤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种植的葡萄藤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迎来第一次的收成,第一、二年虽然也可能产出果实但往往在成熟之前就会被修剪掉。到了第五、六年的时候,葡萄藤才真正拥有足够的活力,能够提供一年一度的收成,并且在接下来的数十年持续稳定地产出果实。

经过二十~三十年之后,葡萄藤的活力会迎来衰退期;而到了四十岁的高龄,葡萄藤则已经跨过巅峰期,其产量变得越来越少。而五十岁的葡萄藤就已经进入暮年阶段了。

暮年阶段的葡萄藤,停滞而平稳,酿酒师将其称为老藤,而50岁可以说是酿酒师们一般认为的老藤分界线,虽然这种划分方法没有任何的法定依据。葡萄藤的寿命可以远超过五十年,因此即使是老藤也可以稳定地产出可供酿酒的葡萄果实。

老藤好在哪里?

葡萄藤的年纪超过一定岁数,其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产量的下降。相同种植面积下,产量较低一般意味着价格较高,那么量小价高的老藤就能产出品质更好的葡萄酒吗?

一般而言,老藤对于严酷的天气条件、病害等具有更强的抵抗力。随着葡萄藤年龄的增长,其根部会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获得更多的养分和水分,相比年轻的葡萄藤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除此之外,许多老藤逐渐发展出自我灌溉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并不需要过多的人工灌溉就能顺利生产。

由于老藤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循环系统,它们能够找到一个适合长期生存的平衡点,每年产出恰到好处份量的葡萄果实,并生长出刚刚好数量的枝叶来保护果实。

老藤所产的葡萄,往往具有更好的平衡度和复杂度,葡萄汁更加丰厚,酿成的葡萄酒不需要太长时间的橡木桶陈年就能达到酿酒师想要的酒体和口感。

老藤并不等于高价高品质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老藤葡萄酒都是高价高品质的代表。在美国加州,有许多早在淘金潮时期(始于1848年)就种植并留存至今的老藤仙粉黛(Zinfandel),数量非常庞大,因此其产出的葡萄酒往往售价不超过10美元,价格低廉而且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老藤葡萄酒的美名。许多消费者冲着老藤二字选购这类葡萄酒,往往收获的只是失望。

更有甚者,由于法律上并没有对使用老藤字样的严格规定,一些酒庄会将仅仅使用了小部分老藤葡萄的混酿,堂而皇之地标识为老藤酒,以此混淆视听。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之下,老藤也渐渐变成一个巧妙的营销手段,而非真正的区分葡萄酒品质的指标。毕竟,年轻葡萄藤酿出的好酒也比比皆是。

例如,在1976年的巴黎品鉴会上为美国葡萄酒赢得世纪声誉的鹿跃酒庄(StagsLeap),当年用的就是年仅3岁的年轻葡萄藤。因此,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大可不必对葡萄藤的年龄太过在意。

一文带你认识葡萄酒中的“糖分”


谈论葡萄酒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谈论到酒中的糖分含量或者残糖。而提到干型葡萄酒时,很多人认为干型葡萄酒中是不含残糖的,事实真的如此吗?葡萄酒中的残糖指的是什么?葡萄酒又是如何根据糖分含量分类的?

一、葡萄酒中的残糖指什么?

残糖,英文名作ResidualSugar,通常指葡萄和葡萄汁在完成酒精发酵之后,酒中存留下来的糖分,一般以克/升(g/L)为单位进行衡量。

与葡萄酒中的单宁和酸度等因素一样,糖分含量也可以通过品尝进行感知,其表现在口中的便是甜味。酒中的糖分含量越高,尝起来也就越甜。当然,酸度、单宁和酒精等因素也会干扰人们对葡萄酒甜度的判断,例如,较高的酸度会使酒中的甜味得到均衡,而显得不那么突出。而酒中其他一些要素,如甘油和清新馥郁的果味也会给人带来口感甜美感觉。

二、葡萄酒中的糖分从哪里来?

1.酵母自然停止发酵

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当糖分含量过高或酒精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酵母菌就会很难存活,发酵活动变缓直至停止,酒液中就很有可能留下未被发酵的糖分。大名鼎鼎的苏玳(Sauternes)贵腐甜白就是葡萄在贵腐菌(NobleRot)的作用下,糖分和风味物质得到高度浓缩,在酒精发酵完成后,酒中还残留大量糖分,从而带来了甜美的口感。同时,葡萄酒中的残糖还可能来源于极少量无法被酵母转化的糖分,如戊糖(Pentose),这也是一些干型葡萄酒会含有极少量残糖的原因。

2.人工中断发酵进程

为了酿造出特定风格的葡萄酒,酿酒师也会选择人工中断酒精发酵进程,从而给葡萄酒带来一定的残糖。人工中断发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向正在发酵的酒液中加入白兰地(Brandy)等烈酒进行加强,杀死酒中的酵母菌,从而酿造出酒精度较高的加强酒,如波特酒(Port)和雪利酒(Sherry)等;另外一种方法是对发酵中的酒液进行降温处理或是注入二氧化碳,以抑制酵母活性,然后将酵母从酒液中过滤出去,达到中断发酵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酿制出来的葡萄酒一般酒精度较低,如意大利阿斯蒂(Asti)起泡酒。

3.加糖

除上述两种方式外,葡萄酒中的糖分还可能源于人工添加的糖分。以酿造香槟(Champagne)为例,在完成基酒发酵、瓶中二次发酵以及吐泥等步骤后,酿酒师会向酒液中添加一种葡萄酒和糖分的混合液,之后再用软木塞和铁丝网封瓶。混合液中的糖分含量决定了香槟的含糖量,进而决定了香槟的类型,天然极干型(BrutNature)香槟在这一阶段不添加糖分。

事实上,加糖(Chaptalization)是一种很古老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在一些较为凉爽的产区或年份,酿酒师也会在酒精发酵之前加糖,以提高成酒的酒精度。但现在很多国家都不允许使用这一技术,如阿根廷、澳大利亚、葡萄牙和意大利等。而法国、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等部分允许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和产区,也对加糖的剂量控制得非常严格。

三、葡萄酒如何根据糖分含量分类?

与单宁、酸度和酒精度等因素一样,糖分含量也是影响葡萄酒风格和风味的重要因素。根据糖分含量的差异,葡萄酒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干型

当我们形容一款酒为干型(Dry)时,一般指这款酒的残糖量很低,介于0-4g/L之间,加上酸度、单宁和酒精度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几乎无法从中感知到糖分的存在。在酿造一些干型葡萄酒时,一些酿酒师也会选择在酒中留下极少量的糖分,以使酒款的口感更显圆润迷人。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葡萄酒,如经典的波尔多红葡萄酒、勃艮第黑皮诺(PinotNoir)红葡萄酒和霞多丽(Chardonnay)白葡萄酒以及纳帕谷(NapaValley)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红葡萄酒等都为干型葡萄酒。

2.半干型

半干型(Semi-Dry)葡萄酒的糖分含量一般在4-12g/L之间,在口中能表现出明显甜味,但这类葡萄酒中的糖分不足以支撑其与大多数甜点搭配。其中,如果酒中仅含少量能被感知到的糖分(一般为4-9g/L),这类葡萄酒也会被称为近乎干(Off-Dry),一些干型的阿尔萨斯(Alsace)琼瑶浆(Gewurztraminer)和意大利阿玛罗尼(Amarone)都有可能属于这一类型,当然市面上很多价格较为低廉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也都含有少量能被人们感知的糖分。

3.半甜型

和半干型类似,半甜型(Semi-Sweet)葡萄中也拥有足以被人们感知出来但无法与大多数甜点搭配的糖分。但半甜型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相比半干型会更高一些,一般为12-45g/L。德国珍藏(Kabinett)、晚收(Spatlese)和精选(Auslese)等级别的部分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就属于半甜型,当然这三个等级也会出产半干型或干型的葡萄酒。

4.甜型

甜型(Sweet)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高于45g/L,酒中蕴含的糖分以及展现在口中的甜度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根据酿造方式的不同,葡萄酒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甜美清新如麝香(Muscat)甜白,拥有葡萄品种带来的花香和果香,爽脆怡人;馥郁浓稠如苏玳和托卡伊阿苏(TokajAszu)贵腐甜白,夹杂着蜂蜜、坚果、杏仁等美妙风味,令人神往。

以上的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静止葡萄酒,而起泡酒则根据糖分含量有单独的分类方式:

四、糖分含量高低与葡萄酒品质有关吗?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会将葡萄酒的品质与糖分含量的高低联系起来,认为糖分含量高的葡萄酒一定是大批量生产的廉价酒。但事实上,糖分含量的高低只是酿酒师和产区酿酒风格的一种选择,并不能代表葡萄酒的品质。且白葡萄酒中的糖分也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如果酒中的酸度和甜度能达到很好的平衡,那么其糖分含量越高,陈年潜力就越强。

正因如此,一些顶级甜酒拥有长达50年甚至更久的陈年潜力。其中,最为著名的甜酒要数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法国苏玳贵腐甜白、有酒中之王,王者之酒之称的匈牙利托卡伊阿苏和德国的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简称TBA)等,这些葡萄酒皆使用受贵腐菌侵染的葡萄酿成,成酒糖分含量高,风味物质高度浓缩,拥有极佳的陈年潜力。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