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葡萄酒是红酒吗专题。这篇关于《葡萄酒是活的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记得去年年尾的时候跟一帮朋友去尾牙,也就是年前的聚餐,有位姐妹带了一瓶酒过来,讲是在家里放了一年了,打开后来试,我讲这酒已经衰老了,她非常吃惊的问我,难道这葡萄酒是动物吗?怎么会有生命呢?
是啊,葡萄酒作为一种饮品,如果用保质期来归纳它实在不能解释完全它真正的内涵,确切的说应该是葡萄酒的生命期限,它跟我们人一样要经历从诞生、孩子、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的必然过程,只要葡萄果成熟后就已经开始了它的生命旅程了。
只不过是每种葡萄酒的生命周期都是不同的,短的到半年,而长的数十年以上,上好的有的到一百年。如云南红的鲜酒和法国勃艮地的新酒薄酒(BEAUJOLAISNOUVEAU)也就半年,而有的酒像法国名庄的如拉图(LATOUR)、奥比昂(HAUT-BRION)、木桐(MOUTON)的正牌酒一般都需要十年才能成熟,像1900年的玛歌(MARGAUX)酒,100年了还没大熟呢!
不过我们世面上见到的普通的葡萄酒,一般称为日常餐酒的葡萄酒,上市的时候喝就好了,一般这些酒的生命周期都在2-3年。当然每个同品种的葡萄酿造的酒寿命也不一样,主要取决葡萄本身的素质,通常素质好的葡萄酿成的酒寿命要长。
通常我喜欢将白葡萄酒形容成女人,那是因为白葡萄酒里是有酸的,没酸的白葡萄酒就像不会吃醋的女人一样是麻木不仁的,没有灵秀之气的,情商很低的。不同白葡萄酒真是跟各色的女人一般,有的清丽、雅致像个小家碧玉,有的浓艳、芬芳像个交际花,而完美无缺酒会像化妆得体、衣着高雅、智慧超群的贵妇;有的酒像我们形容年轻的女孩子为青苹果一般活力但是青涩的,像有的酒中的青苹果活跃的酸,有的酒是成熟的桃子、蜜瓜像成熟的女人一般的有内涵和韵味;从酒的身体形态来看,有的酒更像丰满的女人,有的酒则像瘦弱的女人。
而我会将红酒形容成男人,浓郁结构感好的红酒像结实雄健的男人,稀薄的酒像体弱的男人;自身素质高的男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磨难后终成大器,像素质好的葡萄酒等到大熟的时候会呈现出迷人的风采,美好的酒就像戴天鹅绒的铁拳,自然也是身价百倍了,而普通的酒随着时间推移一般也就衰败了;红酒跟男人一样是要讲究健康结实的,结实酒和男人都是迷人的,而虚胖和懦弱的酒跟男人一样也是没有多少魅力的;年轻的男人和新红酒一样,很有活力但是太冲、太涩,成熟的酒和男人般的会刚柔相济,男性独有的温柔如红酒里丝绸般的口感,不过男人喝到这样的红酒的时候往往将丝绸说成女人的肌肤。
葡萄酒的色泽也是充分的表现葡萄酒的年龄的,如白葡萄酒,在18-27岁之间就像是年轻的少女般会呈现出淡黄色中带绿光、淡稻草黄的色彩,而28-35岁之间就像是成熟的女人般会呈现出现稻草黄、金色的炫丽,如果是普通的干白就应该喝掉了。如果到琥珀色和土黄色一般的白葡萄酒就已经走到生命的终点。
红葡萄酒年轻的时候会呈现出紫色或者深紫色,到樱桃红和红宝石红说明酒已经开始成熟了,一般的葡萄酒这个颜色喝最好,如果到了棕红、砖红颜色,普通的红酒就已经老了,不过好素质的红酒也是相当不错的,如果到了茶色普通的酒基本已经死了,除了特殊的好酒庄的红酒。
当然葡萄酒的寿命还要看葡萄酒的存放是不是得当,如木塞一定要同酒接触,防止酒塞干了酒瓶里进了空气后氧化了,存放的温度要在13-16度之间才能使它的成长比较正常。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葡萄酒是素的吗?
作为一位葡萄酒爱好者,若有人向你抛出如下问题:你最喜爱的葡萄酒中加入了什么?你将如何作答?诚然,最直观的答案显然是葡萄酒中会加入酿酒所用的葡萄。但除此之外,蛋白、鱼鳔以及乳制品其实也会被加入到葡萄酒中去。
图片来源:Vincarta
也许你并不能尝出它们的味道,但这些物质的确会不时参与到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去。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素食主义者。事实上,一般在超市销售的葡萄酒中,只有不到50%完全杜绝了动物类蛋白质的使用,至于符合纯素食标准的葡萄酒,那数量就更少了。
那么,在葡萄酒中加入这些动物制品,究竟意欲何为?答案的关键即在于下胶(Fining)。我们知道,在酿酒过程中,下胶和过滤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首先,它们可以净化葡萄酒,让其看起来通透澄澈;其次,它们可以使葡萄酒变得更加稳定,从而防止其变质或再度氧化。大部分酿酒师在进行下胶时所使用的都是例如膨润土(Bentonite)的矿物产品,不过许多酿酒师也会使用到诸如鱼胶(Isinglass)、明胶(Gelatin)以及牛奶蛋白的动物制品。在旧时,有的酿酒师甚至会使用公牛血进行下胶,不过这种做法已经被欧盟(EuropeanUnion)严令禁止了。
尽管一些素食主义者并不能接受这种在酿造过程中加入动物制品的做法,但也有许多素食主义者表示,由于添加的量极其微少(明胶:15-120mg/L;鱼胶:10-100mg/L)并且所有的添加剂最后都会被过滤出去,所以他们并不会全然拒绝这种葡萄酒。不过若你希望喝到百分之百不与动物制品产生接触的葡萄酒,也不必担心,因为市面上还有许多符合这一标准的葡萄酒供君选择。
无论你是素食主义者还是鱼素者,抑或只是想要举办一场有特殊菜谱设计的晚宴,都可以在市面上找到符合你要求的葡萄酒。正如此前所提及的,除却动物制品,许多酿酒师还偏好于使用膨润土、石灰岩等物质进行下胶。此外,有些追捧天然葡萄酒的酿酒师甚至会完全摒弃下胶这一步骤,从而酿造出纯素食化的葡萄酒。
判断葡萄酒中的甜度还是一项脑力活!
品尝一杯葡萄酒的时候,我们常常论及这款葡萄酒的甜度如何,从而判断这款酒是属于干型,还是半干或是半甜型,抑或是甜型。与判断酸度可以根据唾液分泌的多少和快慢,以及判断单宁可以根据牙龈、舌面的涩感不同,判断甜度完全是舌尖的技术活,且十分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我们容易被干扰项所忽悠。不过酒粉们也不必过度烦恼,随着我们酒龄的增长,我们慢慢会发现判断甜度是有法可循的。
1.全面认识葡萄酒中的甜度
我们都知道葡萄酒甜度等级的划分是依据酒中残余糖分的含量。表格里的每个含糖量等级下列举了相对应的划分了甜度的葡萄酒种类。不难发现有些标着极干型的起泡酒却划分在了半干型的等级,有些归类为半干的起泡酒却横跨了干型、半干型以及半甜型的区域。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不同的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不同,从而法定的甜度划分也有所区别。尤其是对于酸度充足的起泡酒而言,甜度划分与静止酒还是有较大区别。并且不同国家的起泡酒甜度划分也各有不同。如香槟(Champagne)、卡瓦(Cava)起泡酒的甜度划分最细,分成7个类别。因此图中依据甜度的划分仅适用于静止葡萄酒。
2.影响我们准确判断甜度的迷障
相信不少的酒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从一款葡萄酒中品出了甜味,却被告知这是一款干型的葡萄酒。但对于一些半干型的葡萄酒,你却很难感受出其中的甜度。这是因为我们的舌头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灵敏,并且更重要的原因是葡萄酒中的其他味道特征很容易干扰我们的判断。那么这些迷障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应对?
(1)风味
当我们判断一款酒是干型还是半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葡萄酒中的香甜果味所忽悠。当你品尝的那款酒散发着成熟香甜的果香时,如香甜可口的香蕉或是草莓果香,你第一感觉是这款酒好香甜!尤其当你喝了第一口,口腔就充盈了浓郁的果味,如此一来,你似乎能从舌根感受到一丝的甜味。因为舌根与鼻腔相连,浓郁的果香容易让你产生有甜味的错觉。因此,当我们碰到果香浓郁的葡萄酒时,一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舌尖的感受,才能拨开这个迷障。
(2)酸度
葡萄酒中的酸度也是影响我们判断甜度的重大因素。若你很多时候觉得一款标为半甜的葡萄酒并没有那么甜,那么很有可能是酒液中的酸味从中作怪。较高的酸度会使你对甜味的感知没那么灵敏。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干型的起泡酒的含糖量达到半干型静止酒的等级。因此,但你品尝到酸度充足的葡萄酒时,不妨把你真实感受到的甜味拔高一个等级,也许就是这款酒真实的甜度。
(3)单宁
单宁会给你的口腔带来一种涩感。这种涩感是由单宁和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反应而产生的。当一款酒的单宁抓口或是略显紧涩时,你口腔中会产生苦味的错觉,从而影响你对这款酒甜度的判断。因此,品酒时要集中体会舌尖对甜度的第一感受,才能理智地摆脱单宁带来的干扰。
说了这么多,小编认为判断一款酒的甜度不仅仅是我们舌头的技术活,还是一项脑力活。我们要专注地将葡萄酒在我们口腔呈现的风味特征隔离出来,不受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才能拨开迷障。品酒如生活,练达能使人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
酒文化之喝酒是个技术活!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文字,感觉很有意思,所以结合我对喝酒的理解谈一谈这个技术活。
有人问我:你除了喝酒……你还会干什么?
我的天哪,我都想笑了!
喝酒,要具备以下条件:
01.
会聊天,会沟通,会社交,会看人。
能熬夜,能早起,懂舍得,懂政治,懂娱乐,懂情调,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你以为喝酒这么容易啊?
喝酒是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情趣!
02.
的确是这样,如果你不会聊天沟通,一个酒场让你搞得非常的无趣和沉闷。
喝酒,说到底喝的并不是酒,而是一种氛围、一种感情、一种需求、一种背后的故事。
这些事儿都不是小事,如果安排不妥当,就会让事情事倍功半,花钱搭功夫还不落好。
比如对饭店的选择,主宾喜欢吃哪一口必须要掌握,或者征求一下意见,这里面第一显个诚意,第二让吃者愉快。
再有就是请了主宾平时不感冒的人,这就比较尴尬了,气氛不融洽,酒也喝不起兴致。
03.
喝酒的确是一种文化,会喝酒的人不但通过酒局办成事儿,还能通过酒局结交新朋友,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朋友多就意味着人脉广。
朋友也分很多层次,比如关系铁、关系不错、一起喝过酒、认识、听说过。
其中就有一种朋友关系叫“一起喝过酒”,别管熟不熟,一起喝过酒就比没一起喝过酒显得近,至少之间有共同的朋友。
酒桌上不能只盯着主要客人,方方面面的客人都要照顾到,既能够重点突出,又不能厚此薄彼,应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道理。
04.
怎样组织好一次酒场,考验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按需求大致可分为:
有求于人的酒场,朋友闲坐的酒场,被人拉去陪酒的酒场,公务接待的酒场,逢年过节的各类聚餐。
但不管哪类酒场,切记一定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不能为了喝酒而喝酒,首先要弄懂喝酒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比如:
为什么喝?跟谁喝?去哪里喝?喝什么酒?喝完以后做什么,其实这些并不难,稍微用点心就可以做到的。
“老藤葡萄酒”是好酒的标志吗?
葡萄酒爱好者常常会讨论一款葡萄酒采用的是老藤或者新藤的葡萄。以老藤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也往往会更加受到青睐。葡萄藤的年龄,跟葡萄酒的品质真的有直接联系吗?
老藤=好酒?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的葡萄藤,确实会生产出不一样的葡萄酒。一颗年龄较大的葡萄藤,在生产葡萄时会更加吃力,产出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30岁以后的葡萄藤其产量会逐渐下降到年轻葡萄藤的几分之一),迫使它将营养专注于葡萄果实,而分给叶子的营养成分则会相应减少。
因此,老藤葡萄的产量会显著下降,培育出更加凝聚、浓缩的果实,以其酿制的葡萄酒也因而拥有更加稠密的风味。对于味觉灵敏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老藤葡萄也更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风土特色。
也就是说,老藤葡萄酒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定拥有更高的品质,年轻的葡萄藤一样可以酿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然而老藤的特质使得它们更加增添了一份品质之外的魅力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风雨的葡萄藤,证明了它们在产出葡萄这件事情上的专注、坚持与成功。
不过,实际上葡萄藤的年龄并不总能够反映葡萄酒的品质高低。例如,在美国加州,有许多早在淘金潮时期(始于1848年)就种植并留存至今的老藤仙粉黛(Zinfandel)。由于数量非常庞大,其产出的葡萄酒往往售价不超过10美元,价格低廉而且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老藤葡萄酒的美名。也就是说,老藤葡萄酒中也不乏廉价、低质的葡萄酒。
老藤一般来自哪里?
按照葡萄酒行业人士的说法,一般超过35年的葡萄藤即可称为老藤。然而关于老藤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规定,因此一些酒庄甚至会将他们葡萄园内只种植了10几年的霞多丽也标称为老藤,这种拙劣的公关手段需要广大消费者多加注意。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之下,老藤也渐渐变成部分葡萄酒生产商的一个巧妙的营销手段,而非真正的区分葡萄酒品质的指标。
在19世纪70年代,一场席卷欧洲的葡萄根瘤蚜虫害使得这片酿酒历史悠久的土地并没有留下多少真正的老藤。与一般人的印象刚好相反,一些新兴的新世界酿酒国反而保留了更多的葡萄老藤。
例如,如前文所述美国加州拥有众多仙粉黛(Zinfandel)老藤,而澳大利亚的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拥有许多百年西拉(Shriaz)老藤。在巴罗萨的奔富酒庄,还有现存最古老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藤。
位于意大利西西里(Sicily)的泰瑞尼尔酒庄(TenutadelleTerreNere),则是19世纪葡萄根瘤蚜虫害的少数幸存者之一。该酒庄依然保有许多年龄超过130岁的老藤,用其酿造的葡萄酒拥有特别的矿物味道。
年轻葡萄藤也能酿出好酒
在酿酒师的眼里,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自然不是只有老藤这一条途径。StagsLeap证明了年轻葡萄藤也能酿出顶级佳酿像是1976年为美国葡萄酒赢得世纪声誉的鹿跃酒庄(StagsLeap)当年用的就是年仅3岁的年轻葡萄藤。
不过,老藤的存在,至少证明了它们与当地的土壤、气候完美共处的能力,其酿出优质葡萄酒的概率自然也高得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老藤酒至少是一个风险较低的选择。
喝葡萄酒脸红是过敏吗?
有大约8%的人喝酒后会打喷嚏和头晕、有人会起疹子、蚂蚁上身似的浑身难受或者发冷冒虚汗更多的是约有36%的东亚人(日本、中国和韩国人)喝酒会脸红。其实这些症状不完全是医学上的过敏,统称酒精不适更为贴切,所以好了,你知道葡萄酒过敏的真正原因吗?
究竟是什么罪魁祸首
乙醛!喝酒脸红那都是乙醛在身体里积累的结果。大部分酒精会在肝脏代谢(所以为什么是酒精肝而不是酒精胃)产生乙醛。那是一种比酒精(乙醇)本身还要危险的代谢产物,有致癌效应,可能造成DNA损伤。在一些动物试验中,甚至用乙醛来诱导小动物发生癌症。所以,大量乙醛堆积体内对健康十分不利。
不管是谁,酒精只要进入身体就会代谢生成乙醛。正常人乙醛积累少,而脸红人星人积累多。这种事情常常发生在亚洲人的身上,所以才被称为AsianFlush,AsianRed或是AsianGlow。很多人以为喝酒脸红是对酒精过敏,为了练酒量有些人会继续喝,或者试图通过吃抗过敏药来缓解。请停止挣扎,这与医学上的过敏性质不同,吃过敏药其实没用。
那么脸红星人要跟酒精saygoodbye?
乙醛代谢缺陷的人很容易受到酒精的侵害,这些人中有一些极端不胜酒力,基本一杯即倒,所以反而没有机会多喝,自然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还有一些人对虽然喝了立马脸红,但是能喝。这样的你要小心了,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拜托尽量少饮用酒精。
不信?科学家还证实到,除了损害肝脏,你们这些爱喝酒的脸红星人比任何人都有更高患食道癌的风险。所以千万不要用易不易醉来判断自己是否能喝,也不要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酒量见长就OK了。锻炼出好酒量的你可以喝更多的酒,可是肝脏解毒的能力却不会增加,乙醛在身体里积累更多,造成更大的危害。
另外有一些喝酒打喷嚏、头晕(不是喝醉的晕)等奇怪症状可能是由于葡萄酒中添加的防腐剂二氧化硫、甚至是乳胶和梨子里发现的一种过敏性蛋白质以及会引起花粉热的豚草蛋白所导致的。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喝酒的人可以预防的。
所以营养师建议
国内最热最知名的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说:一般来说不建议以健康目的去喝酒,尽管男性每天25g酒精、女性15g以内似乎对于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好处,但是正常人很容易喝过量。红酒真从营养角度来说的话也绝对不如你多吃两口菜吃两个水果何况酒精的热量可不低哈!~如果实在想喝就按照一次10g酒精来换算吧,12度的红酒约100毫升。葡萄酒虽好,可真不要贪杯哦!
桃红葡萄酒是勾兑出来的吗?
春末夏初,换上清爽简洁的衣服,与三五知交开上一瓶轻微冰镇的桃红葡萄酒,想想就觉得巴适得很哦。
想必没有人能够抗拒桃红酒粉嫩清透的颜色,和清爽又果香馥郁的口感吧!但是,这样的色彩和香气,是如何呈现的呢?同是桃红,为何色泽深浅不一呢?从酿造桃红的过程开始解惑吧!
桃红色是这么来的!
葡萄被采收下来后,一般会被送去压榨,以获得新鲜的葡萄汁。榨汁后,剩下葡萄皮、葡萄籽和葡萄梗以及少量的葡萄肉,它们与葡萄汁一同放入发酵桶中,成为第一次酒精发酵的酵母。在这期间,涉及两个重要的活动:糖分转化成为酒精;葡萄汁的上色。
要知道,酿酒用的葡萄与日常我们食用的葡萄不太一样。白葡萄是白皮白肉,红葡萄则是红皮白肉,色素都藏在葡萄皮里。所以红酒与桃红酒的浸泡过程中,葡萄汁与葡萄皮持续接触,酒汁就染上了颜色。这一步骤需要酿酒师根据经验来控制温度以及浸泡时间,以获得他所期待的酒。
酒精发酵过后,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Fermentation)。这一步骤会降低葡萄酒的酸度,加深葡萄酒的颜色同时产生更多香气。
无论是红酒还是桃红酒,酿造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葡萄皮浸泡于葡萄汁,利用葡萄皮中的天然色素使葡萄汁染色,这一步骤叫作浸皮(Maceration)。不同之处在于浸皮时间的长短。
用一个简易一点的思维来理解,就是用同一种红葡萄,通过不同时长的浸泡,就可以得出红酒和桃红酒这两种不一样的葡萄酒。
因此根据浸泡时长的不同,桃红酒会呈现出漂亮的桃红色谱,由浅至深,由黯淡到透亮,全由酿酒师决定。光是能根据颜色搭配不同的用餐情景和主题这一点,就已经能让人爱上它了。
桃红酒是怎么酿成的?
一、直接压榨法(DirectPressing)
红葡萄采收后直接压榨,压榨出来的葡萄汁带有葡萄皮内的色素,但颜色很淡,这种酒被称作灰酒(VinGris)。如果见到桃红酒的颜色淡雅近似透明,则多是用这种方法酿制的。使用直接压榨法多为酿酒师本意就是为了酿造桃红酒。
二、放血法(Saigne)
榨汁后葡萄皮在葡萄汁里浸泡2-20小时,然后放掉一部分葡萄汁,这部分葡萄汁被轻度染成红色,被称之为Saigne,用来酿造桃红葡萄酒。而余下的酒醪和酒液,则可以用来酿造更加浓郁的红葡萄酒。
用这样葡萄汁酿成的桃红酒一般酸度不会太高,香气更浓。放血法流出的粉红汁,实际是红酒制作过程中的副产品,较之直接压榨法成本更低,酿酒师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三、混合法(Mixing)
将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桃红酒,多见于新世界,比如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等。而在欧洲,除了法国的香槟区,法律规定允许使用红白酒来勾兑成桃红酒外,其他产区混合基酒的行为都是被法律禁止的。欧洲的酒庄尊重酿造这一过程,不会为了颜色而用成酒调和酒。
还有一种混合法是红白葡萄汁混合,一同发酵。这种方式是被允许的。然而混合法实在是一个灰色地带,一般的欧洲酒庄不乐意,也不会随便透露它们桃红酒的制成方法。
桃红酒的适用葡萄品种
佳美(Gamay)、歌海娜(Grenache)、西拉(Syrah)、神索(Cinsault)和慕和怀特(Mourvdre)是目前地中海地区葡萄园最常见的品种。它们都是红葡萄,也是酿造桃红酒的主力军。
佳丽酿(Carignan),汉堡麝香(MuscatdeHambourg),小粒麝香葡萄(MuscatPetitGrains)。这三种葡萄常用于搭配上面提到的明星葡萄混合酿制桃红酒。
另外,还有白金粉黛(WhiteZinfandel)与粉红慕斯卡托(PinkMoscato)也是新世界地区制作桃红酒常用的葡萄品种。
总体来说,对比红酒与白酒,根据酿造工艺的不同,决定了桃红酒无论在颜色、香气还是酒体上,都介乎红酒跟白酒之间,它别具一格,自然百搭。这么棒的佳酿,为何没有广为人知?还是说它曾经辉煌,但经历了重大变故?我们来读历史找答案。
解密桃红酒的前世今生
前世
葡萄酒酿造在约公元前3000年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约公元前600年的时候,腓尼基人把葡萄藤带到了今天法国的普罗旺斯海岸。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那个时候的葡萄酒,采收后就直接压榨并进行酿造,没有经过浸皮这一步(有点像今天的灰酒制造法),所以制成的酒都是颜色透亮的桃红酒。并称之为亮酒(VinsClairs)。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藤被带到了西班牙以及高卢地区(今天的法国),而亮酒的生产也被保留在了当地,并成为了常见酒精饮料的一种。
13世纪时,法国的波尔多酒商与英国人建立了稳定的葡萄酒贸易关系,而亮酒在英国大受欢迎。从13世纪到16世纪末,亮酒一直占据着约80%的葡萄酒市场份额。
直到17世纪,市场上,尤其在巴黎,突然掀起了一股喝比亮酒颜色更深,单宁更强,浸皮时间更长的红酒的潮流。他们认为这样的红酒更富有营养。
于是从18世纪开始,受市场的影响,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浸皮的时间越来越长,于是酒越来越红。这逐渐偏离了英国消费者们原本的购买意向。
于是英国人与波尔多人协商,在波尔多出产的,原本被称为亮酒(Clarets)的改称为波尔多酒(VinsdeBordeaux)或称之为新法式亮酒(NewFrenchClaret),而在欧洲其他地方生产的酒则统称桃红酒。
从19世纪开始,桃红酒被新法式亮酒取而代之,产量与销量已经逐步减少。20世纪在欧洲爆发的根瘤蚜虫病,更是毁掉了大部分的浅色系葡萄。于是桃红酒被红酒彻底翻盘,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末,桃红酒只占整个葡萄酒市场约10%的份额。
今生
20世纪末,随着葡萄酒文化在世界各处的传播与盛行,消费者对不一样的葡萄酒的追求,桃红酒开始重新在市场上定位自己,重回轨道。
从外观上来看,桃红酒的颜色很讨喜,天然带着一股浪漫的气息。对于女性消费者以及年轻的新葡萄酒消费者来说,从颜色上就已经先被吸引了。
像近两年在英国盛行的姐妹趴,周末夜晚一群好姐妹出门组织自己的派对,就特别喜欢饮用桃红香槟(ChampagneRos)。结果因此拉高了桃红香槟的价格。法国香槟区的一些酒庄还特此调整了白香槟与桃红香槟的生产比例,以满足市场对桃红香槟增长的需求。
从味觉上来说,桃红酒通常带有淡雅的花香果香,入口清新,酒体并不厚重。不管是干型桃红酒还是半干型桃红酒(微甜),都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由于桃红酒没有过强的单宁,酒体不会太强难以被掌握,也不会酸度太高,所以是一款百搭酒款,尤其适合搭配亚洲菜。
随着国内不少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各地逐渐开始出现各式各国料理。在这样一个个慢慢成型中的味蕾天堂,自然也少不了桃红酒的踪影。
近年来,桃红酒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桃红酒产区的桃红酒,比如说法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在中国市场基本都能买到。
世界桃红酒近年概况
从2002年开始,世界范围的桃红酒产量从22.2亿公升,到2014年增长了20%,全球桃红葡萄酒的产量达到24.3亿升,占全球静止葡萄酒总量的9.6%。
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是最主要的桃红葡萄酒生产国,产量分别为7.6亿升、5.5亿升、3.5亿升和2.5亿升,占据了全球桃红葡萄酒生产总量的80%。
在2017年所消耗的葡萄酒中,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分别占54%、9%和37%。据估计,至2018年,全球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销量分别上升3.6%、4.5%和3.1%。
这说明桃红葡萄酒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
你知道葡萄酒是怎么命名的吗?
俗话说人如其名,我们会通过一个人的名字来推断他的性格。同样酒如其名对于葡萄酒也不例外,我们通过葡萄酒的命名就会知道很多关于葡萄酒的信息,那么葡萄酒都是怎么命名的呢?
以葡萄品种命名
在新世界产酒国,酒庄大都会采用葡萄品种来命名其葡萄酒;这在部分旧世界产区也很常见。当然,前提是只有单一品种或以单一品种为主的葡萄酒才会在酒标上标出对应的葡萄品种名称,不过其主要品种必须达到特定的比例。以美国为例,当其主要酿酒葡萄的混酿比例达到75%及其以上时,酒标上才可以标示此葡萄品种;在法国以葡萄品种命名的葡萄酒必须100%由该品种酿造。
以产地命名
很多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酒标上都可以找到葡萄品种名称,但是即使不标出来,消费者也可以知道这是由什么品种酿造。这是因为一些旧世界产区有着严格的传统法规,一个产区都种有特定的葡萄品种,不像新世界葡萄园种植着五花八门的葡萄。相比品种特色来说,这些产区的风土特色在葡萄酒中的体现更为明显。
当然,这也是因为该品种能100%反映该产区的风土特色。例如,我们可以轻易得知一款来自巴罗洛(Barolo)的红葡萄酒是采用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酿造,但酒标上你几乎找不到对应的葡萄名,而只能看到巴罗洛这个产区名,这就是典型的以产区命名的葡萄酒。类似的还有许多,包括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基安帝(Chianti)、博若莱(Beaujolais)以及香槟(Champagne)等。
葡萄品种名称+产地名称
这种命名法在意大利最为常见,第一个单词一般是葡萄名,最后一个单词则是产区名,中间可以有d、di、del等多种表达,这个短词和英文中的from或of的意思相近。例如BarberadAsti,这表示的意思就是此酒采用了阿斯蒂(Asti)地区的巴贝拉(Barbera)葡萄酿造。
葡萄酒类型名称+产地名称
如果不在酒标上标明,我们很难判断一款酒到底是采用什么方法酿造。有时候,一些意大利生产商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葡萄酒的特色,还会在酒标上以葡萄酒类型名称+产地名称的方式来告诉消费者葡萄酒的颜色、是否为起泡酒、是否采用风干葡萄酿成等。例如ReciotodellaValpolicella,指的就是来自瓦坡里切拉(Valpolicella)的雷乔托(Recioto)风干葡萄酒。
以葡萄园命名
勃艮第(Bourgogne)的分级制度是依据葡萄园来进行划分的,因此勃艮第葡萄酒的命名也主要是以葡萄园名称来命名。以一款来自蒙哈榭(Montrachet)特级园的葡萄酒为例,酒标上最显眼的词语一定是其葡萄园名称。
以酒庄命名
和勃艮第不同,波尔多(Bordeaux)的分级制度则是以酒庄分级来进行划分。因此,在波尔多,酒庄正牌酒也是以酒庄名来进行命名,例如妇孺皆知的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和其它列级名庄正牌酒。
以人物之名命名
对于一些贡献卓越的人物,有的酒庄可能会以人物之名来命名自己的葡萄酒。这个人物可以是酒庄创始人或历届庄主,例如罗伯特蒙大维(RobertMondavi);也可以是酒庄其它重要人物,例如平古斯(DominiodePingus)的艾米丽(Amelia)葡萄酒就是以庄主夫人的名字命名;还可以是对社会或国家有卓越贡献的人,例如某香槟品牌就以拿破仑(Napoleon)命名;或者是借用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例如小耶稣(VignedeLEnfantJesus)。
以品牌命名
世界上不乏拥有悠久历史和良好信誉的生产商,他们往往会打造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品牌葡萄酒。虽然专门建立一个葡萄酒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一旦成功,强大的品牌效应可以有效带动消费,提升知名度,典型例子有法国木桐嘉棣(MoutonCadet)
另外,有的葡萄酒还会以故事或者传说命名,例如双拳、红魔鬼、公牛血
葡萄酒是艺术品吗?
在美学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承认嗅觉和味觉的审美地位,象圣托马斯就宣称:我们并不说美的味道或气味。因为,美是具有特殊的认识能力的感觉(即视觉和听觉)的事情。艺术史也将嗅觉和味觉排除在艺术范畴之外,理由是嗅觉和味觉是属于生命层次、动物性的感官,是低级的感官,在气味和味道方面,生命的侧面占据了支配地位,所以它们很难达到存在的自我的层次。听觉和视觉才属于高级的感官,属于艺术的感官。
甚至今天很多酿酒师自己也承认:葡萄酒属农产品,只是一门手艺,而不是艺术。而其实在西方语言中艺术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技艺、机巧的意思。葡萄酒可以是一种艺术的,即一种技巧的结果。
开明的哲学家想表现出大度来,说只是由于美食和美酒落实于味,不仅关系于对象的形式而且主要是因为美食与美酒是以主体占有客体为目的,才使它与真正的艺术品隔着一层。是呀,诗与画可以看了又看,文本还在那里;音乐可以听了又听,乐谱还在那里;美食与美酒被人吃掉了、喝掉了,就算感觉到美,主体占有客体,消化了、消失了,美存在于何处呢?
适合于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作品无疑是存在的。哲学家们承认。那适合于味觉或嗅觉的、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作品,究竟是不是能够存在呢?
我们知道葡萄酒是分等级的,固然有适合随便喝喝的日常餐酒和优良地区餐酒,但也有法定产区葡萄酒,其中最顶级的不但具有饮用价值,更有陈年价值、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
这样级别的一瓶好酒承载着葡萄品种、产地、酿造技术、栽培者、酿造者的努力和心血,喝的或许是一瓶、或许是一杯,但是却代表着天、地、人一个年份的收成,气候、土壤、人为的元素都可以在酒中感受得到,而且葡萄品种和产地的历史、人文的渊源也皆封存在酒中,能够随着陈年传递到未来。这一切不都表现着艺术性的特质么?不正符合真正的艺术品是由社会化的符号构造起来的,包含较多的文化内涵的定义么?
当我们以审美的态度去看待对象,其表象就具有审美性质。因此,人们既可以把一杯酒一饮而尽,也可以慢慢品尝,回味它的芬芳或者它的效力,寻找它的那些香气或者辣味的价值。
葡萄酒到底属不属于艺术的范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态度来鉴赏它。我们固然不能认为葡萄酒具有审美意味就将其与艺术作出轻率的联系,但是也绝不甘于哲学家们断言的认定烹饪、饮食等是接近艺术的就是俗人。并非非要将葡萄酒往艺术上靠,或者非要做出证明葡萄酒是艺术的,这是徒劳的,我们争辩不过艺术家、哲学家,不过即使争了也没关系,他们分身无暇因为彼此也在吵架呢!
好吧,葡萄酒不是艺术品,但至少应该不妨碍我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它。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